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

苏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阅读 (共4题;共43分)1. (4分)名著赏析。

(1)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 .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请结合《艾青诗选》中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微博到微信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

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

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通常用来在网上发表文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

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

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

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 ,公开发布信息。

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

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

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

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⑨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1)文章开头从最近“两条消息”写起有哪些作用?(2)根据第⑥段内容,回答问题。

①A句“截止本文写作时”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②B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⑦节说一些政府将“微博”当成“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是因为其具有怎样的特点?(4)第⑥节和第⑦节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3.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选自杨绛《老王》(二)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选自都德《最后一课》(三)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选自李森祥《台阶》(1)阅读写人文章,关注人物细节描写。

品析文中划线词语“镶嵌”“直僵僵”的表达效果。

(2)细节中见人物性格,见内心世界,见真情。

试分析划线句的含义。

(3)以形写神,父亲专注的目光里,我们读到了父亲的执着。

刻画人物,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

试着描写一个人物片段,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字数150字左右。

4.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

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

挟天子,非义也。

”傕不听。

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

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

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

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

③天子:指汉献帝。

④文帝:指魏文帝。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唯汉阳阎忠异之异:诧异B . 道遇叛敌道:在路上C . 与盟而送之盟:盟誓,结盟D . 吾受国恩,义不可背义:坚守道义(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A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 . 何陋之有《陋室铭》)D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B .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C .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D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 . 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 . 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 . 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②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二、写作 (共1题;共5分)5. (5分)《现代汉语词典》对“风雨”一词作如下解释:【风雨】①风和雨:风雨无阻|风雨大作。

②比喻艰难困苦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

所有的岁月,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自己的财富,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不畏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本人姓名、校名。

三、积累及运用 (共7题;共23分)6.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溃退(kuì)翘首(qiáo)绷脚(bēn)船艉(wĕi)B . 记载(zăi)轻盈(yín)凌空(líng)镌刻(juān)C . 殚精竭虑(dān)仲裁(zhòng)新秀(xīn)由衷(zhōng)D . 潇洒(xiao)娴熟(shú)咆哮(páo)屏息敛神(bĭn)7. (2分)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金榜提名滥竽充数B . 磬竹难书出其不意C . 一鼓作气悬梁刺股D . 顶立相助墨守成规8.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 . 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 . 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 . 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9. (2分)选出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 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 . 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C . 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 . 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10. (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2)________,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3)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4)李清照《武陵春》中,上片由含蓄转为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________。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军营生活,有力烘托豪迈热烈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