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古罗马教育
26
三、古罗马著名教育家
如果一个人能对着天上的事物 沉思,那么在他面对人间的事物 时,他的所说所想就会更加高尚。
——西塞罗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 年。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 学家。出身于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 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公元前63年当 选为执政官,就西塞罗本人来说,还是支持共 和政体的。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论 共和国》、《论善与恶的定义》和《论雄辩家》 等著作中。
古 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3、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
• (1)学校性质
•
罗马教育中的高等教育机构
• (2)出现时间
•
希腊文修辞学校——公元前2世纪
•
拉丁文修辞学校——约在公元前94年
• (3)教育目的
•
培养雄辩家、律师、政治家等
• (4)教育对象
•
贵族和富豪子弟
• (5)教育内容
•
雄辩术(修辞学)、辨证法、法律、天文学
• (4)教学论 • 一,在教学组织上,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 二,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教育建立在广博的专业知 识
基础上
• 三,教学方法上,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 • 四,教学原则上,学习和休息交替和量力性原则
• (5)教师观 • 7、奥古斯丁 • 上帝是真理 • 原罪说与禁欲说 • 平等教育
教育形式:家庭教育
培养目标:农民和军人
培养内容:道德---公民教育
主要是记诵《十二铜表法》
(2)共和后期(学校教育)
• 共和后期,存在两种学校体系:希腊式学校;拉 丁语学校。
• ①初等教育(卢达斯) • 教学内容:读、写、校性质:私立的、收费的 •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学生背诵
B、论学校教育的优势
昆体良一个在学校工作20年的教师,认为学校是儿童最好的 学习场所,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优势在于:
一,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趋善避恶。 二,在学校可以培养儿童的友谊,合群的性格,养成学生适应 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加社会的能力。 三,学校可以给儿童提供便捷的多方面的知识。
学校教育是否有缺点?
• (3)高等教育 • 脱离实际 • 设立教授职称 • 设立医疗学校
3、帝国后期基督教教育兴起
(1)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传播 公元1世纪产生 2世纪后,统治者统治臣民的工具 4世纪初,皇帝宣为合法宗教 4世纪末,成为罗马国教
基督教教育的兴起
(2)教育活动 初级教义学校:面向成人 教义、教规 高级教义学校:面向青年 基督教理论与世俗文化教育
D、昆体良的教学理论(教学论)
昆体良教学理论中最大的贡献是关于教学的理论。 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教学组织上,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二,在教学内容上,专业教育建立在广博的专业知 识基础上 三,教学方法上,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 四,教学原则上,学习和休息交替和量力性原则
E、教师观
• 1、德才兼备 • 2、宽严相济 • 3、有耐心 • 4、有教学艺术 • 5、因材施教
• 3、帝国时期 • 4、基督教学校 • 面向成人,成立了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 • 5、西塞罗 • 《论雄辩家》主要培养雄辩家
• 6、昆体良 • (1)教育目的 • 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 (2)教育作用 • 教育与天赋的问题 • 教育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行
• (3)重视学前教育,他是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学 的教育家,
• 7)结论
• (7)教学方法 模仿、练习 (8)教师情况 修辞学家
• (9)教学条件 所有学校中最好
从罗马教育发展历史看,共和时期起着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个时期,罗马教育逐步从原 有的、相对落后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开始建立正规 的学校教育制度,从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帝国时期的教育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取得了国家最 高权力,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 “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 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2、共和时期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
3、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
共和时期:共和时期又可分为 共和前期和共和后期,相应地, 罗马教育主要是从共和时期开 始起发展历程的。 帝国时期:前27年至公元476年。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被 称为奥古斯都。即我们说的罗 马皇帝。
图中橘黄色区域是公元前44年恺撒去世时的版图。 绿色区域是公元14年奥古斯都屋大维去世时增加的版图。 红色区域是公元180年马克奥里略皇帝去世时达到的版图。
在言语修养方面要达到三个标准:表达准确、 通俗易懂、优美 生动,与主题相称。
三、要有幽默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
雄辩家的培养方法
两个方法: 一强调练习的重要作用。 二同时要勤于写作,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 力中去。
(二)昆体良(重点)
昆体良(约35—约95年)古罗马帝国时期的 著名律师、教育家和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 教授 ,也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昆体良在拉丁语修辞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左右。 退休后,专门从事著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写成了《雄辩术原理》。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 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 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 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②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
贵族及富家子女12-16岁进入文法 学校。相当于中等教育学校,性 质为私立的。 教学内容:拉丁文、希腊文、修 辞等。 教学方法:讲解、听写和背诵,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读、写、 说的能力 教师:地位提高,被称为文法家 或文学家
③高等教育(修辞学校)
读完文法学校后,准备担任公职的贵族 子弟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 培养目标: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 内容:除重视学些文学和修辞学,还设 有辩证法、历史、法律、数学、天文学、 几何、伦理学和音乐等科目。
为了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国家加 强了对教育的控制,进行了一些教 育变革。
帝国时期的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
1、改变教育目的。 把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 的顺民和官吏。
2、国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 对(私立)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 3、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教师 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 (1)初等教育 • 对象:平民子女为主 • 内容:由文学的学习转移到文法分析上 • (2)中等教育 • 希腊文化逐渐消失,拉丁文法替代 • 教学走向形式主义 • 出现文学分析教学法
•
数学、几何学、伦理学、音乐以及风俗人情
古罗马共和后期的教育
• (6)教学程序
•
1)选题,摘出作家的格言
• 2)释义,概括格言的基本思想
• 3)主题,说明格言所含思想的具体针对的问题
• 4)动机,分析作家提出思想的原因
• 5)反证,寻找与格言持相反的观点,进行比较
• 6)论据,从作品中寻找根据,以支持观点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 一、古罗马历史概况 二、古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家和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 1、了解古罗马的概况。 • 2、掌握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 3、掌握古罗马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罗慕路斯和雷慕斯 的传说
一、古罗马概况
1、王政时期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末)
昆体良教育思想包括(重点内容)
A、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B、论学校教育的优势 C、论学前教育 D、昆体良的教学理论(教学观) E、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观)
A、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1、教育目的 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2、教育作用 (1)教育与天赋的问题
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天赋、倾向和才能 (2)教育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3)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行
昆体良教育思想评价:
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专门论述教育 问题的专家。他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方 法专家,他使教学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 领域,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三)奥古斯丁
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 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代表人物。在任 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 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 他的主要作品是《忏悔录》、《上帝 之城》,书中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 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的看法。他的教育 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 础。
西塞罗教育思想(重点)
教育目的:培养雄辩家。 雄辩家的定义: 他指出,一个雄辩家必须具有良好的、多方面的 素养。一个真正的雄辩家,必须能够就眼前的任何 问题,任何需要用语言艺术回答的问题,进行得体 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
雄辩家的教育内容:雄辩家教育的三个内容
一、有广博的知识 二、要在修辞学方面有特殊的修养
二、古罗马教育
(一)各时期教育
1、共和时期
• (1)时间
•
前期(509B.C.——300B.C.)
•
后期(300B.C.——30B.C.)
• (2)社会性质
•
共和政体的建立
•
帝国的逐步转换
• (3)社会特性
•
传统罗马社会
•
希腊文化影响
1、共和时期教育
共和时期分为前期和后期。 (1)共和早期的教育(家庭教育)
奥古斯丁教育思想:
1、上帝就是真理。 2、原罪说和禁欲说: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他们永远 要受到上帝的惩罚,宣扬“赎罪论”,认为人去恶从善只有靠 上帝的解救。 3、宗教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教会和神学服务的,《圣经》 是主要的教材,把世俗的文化基督教化。 4、平等的教育思想
教学小结
• 1、共和早期 • 培养军人和农民,主要进行道德--公民教育 • 2、共和后期 • (1)初等教育 • 建立私立的学校,主要背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 • (2)中等教育 • 主要学习文法和语言 • (3)高等教育 • 建立了雄辩术学校,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