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孙权劝学》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孙权劝学》

中考古文阅读试题集锦:《孙权劝学》
(一)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1.(2分)D .
2.(2分)A
3.(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2分)
4.(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意对即可)(2分)
(二)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
(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

(1分)
(1)蒙乃始就学:(2)于是遂就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1.(1)从师学习。

(2)从师读书。

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3.D
(四)
2006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海门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14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数讨山越 ( ) ⑵君宜顾之 (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参考答案:
1.⑴屡次⑵拜访⑶到⑷接近,靠近(每小题1分,共4分)
2.⑴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2分)⑵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2分)
3.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3分)
4.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