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课堂练习讲义NO.4 日期2007年9月12日姓名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一、课程标准要记牢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㈠《新青年》的新觉醒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獗反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的逆流。

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明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2、但是,辛亥革命使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1916年由上海迁到。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

㈡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与,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就是“赛先生”,就是“德先生”。

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3、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

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的原则,鲁迅的短篇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地本质。

4、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还提出了“”的口号。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则发表了《》,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㈢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发起猛烈攻击。

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在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大量涌现。

对爆发作了宣传动员工作。

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课堂练习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C)A 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 西方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C 袁世凯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D 民主与科学口号提出2、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矛头指向(B)A 袁世凯复辟B 封建文化C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D 西方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潮3、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 C )A 让各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B 促进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C 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D 缓和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矛盾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

这里“Democracy and Science”指(D)A 科学与技术B 民主与共和C 自由与平等D 民主与科学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不能体现在( D )A 反封建专制制度B 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发展C 促进中国富强D 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6、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A 鲁迅的《狂人日记》 B 胡适的《文学改良走刍议》C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 )A 民主共和制B 君主立宪制C 苏维埃体制D 人民民主制8、蔡元培的主要贡献是(B)A 创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B 实行“兼容并包,松下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C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项主张D 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9、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其主要原因是封建伦理道德( C )A 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B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C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10、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D)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③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④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1、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C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 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12、新文化运动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 B )A 中国的先进分子力图改变军阀黑暗统治B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C 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D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13、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 )A 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B 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C 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D 首先提倡白话文1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D )A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B 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C 否定旧势力的理论基础D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政治主张1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贡献在于( D )A 确立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导地位B 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C 揭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 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16、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过去的革命运动相比,主要“新”在(C)A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C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D 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7、材料题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来年各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辛亥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

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取而代之以西方文明。

请回答:⑴“两位先生”指什么?民主与科学⑵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陈独秀认为应该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⑶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高二年级历史课堂练习讲义NO.5日期2007年9月12日姓名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程标准要记牢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的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2、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3、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他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称马克思是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李大钊等人的大力宣传。

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另外,他还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利用讲坛宣传社会主义思潮。

㈡新思潮的竞起五四时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这时的主要思潮除了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有等㈢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1919年,胡适发表《》一文,主张对社会改造应该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

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发表了《》,问题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三、课堂练习1、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A)A 梁启超B 朱执信C 李大钊D 毛泽东2、曾经介绍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人物不包括(C)A 梁启超B 朱执信C 康有为D 李大钊3、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学说和《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以及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些内容的著作是(A)A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 《庶民的胜利》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4、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D)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5、下列关于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D)A 提高了人民的觉悟B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促使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D 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6、十月革命后,中国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C )A 陈独秀B 胡适C 李大钊D 梁启超7、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的强大的潮流的是( D )A 民主共和B 民主科学C 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8、五四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潮中,影响较大的是(A)①实用主义思潮②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③科学社会主义思潮④新村主义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9、源自日本,在五四运动前就传入中国,在当时影响较小的思潮是(C)A 无政府主义思潮B 泛劳动主义思潮C 新村主义D 实用主义10、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新思潮竞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A 对资本主义失望B 对社会主义的朦胧的向往C 五四运动所造就的社会氛围D 众多刊物的宣传11、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D)A 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B 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C 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D 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12、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视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视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胡适(C)A 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B 提倡民主与科学C 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D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3、下列史实中印证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李大钊观点正确的是( A )A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B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成立C“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 D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14、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论战的核心是( C )A 资本主义B 民主与科学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15、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各种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其根本原因是( B )A 李大钊等人的宣传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C 十月革命的影响D 五四运动的影响16、下列史实与李大钊无关的是(C)A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 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C 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D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胜利》17、材料题材料一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