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例:某工程由十一道工序 组成,其之间的关系为:
A工序完工后,B、C、G 可同时开工;
B完工后,E、D可以同 时开工;
C、D完工后,H可以开 工;
G、H完工后,F、J可以 开工;
F、E完工后,I可以开工;
I、J完工后,K可以开工。
据此,网络图为: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进管理,循环,回收,处理等过程, 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又随工艺和设 备的替换而变化。
应结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来进 行系统分析和控制。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5、计划评审技术(PERT法)
n PERT法与CPM(关键路径法)的主要 区别在于前者对工作的历时和工程的工 期进行估计,引入了“不确定性”。
如整个系统中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各项任务在执行中的实际完成情况以及 整个工程在研制过程中技术上和生产上 的变动因素等,这些大量的不确定性因 素使整个计划处于高度的非肯定状态, 因而它的处理方法与CPM有所不同。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4、网络分析技术 从广义讲,系统都是以网络的形式构
成的,网络理论就是撇开各种图的具体内 容来讨论这种由点、线段构成的抽象形式 的图,从中研究其一般规律。 (1)网络图 网络分析技术的基础是网络图。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一项系统工程总是由许多工序(过 程、活动、作业)组成,用箭头“→ ” 来表示一道工序,把代表各个工序的各 条箭头按照工序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的联系,按先后次序和流程方向,从左 至右按逻辑排列,并画成图,则为网络 图。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要想弄清楚一个图中任意两点间有无道路相 通,只须计算:
Bn=(bij(n))nxn=A+A2+ A3+……+ An 若bij(n)=0, 则从Vi点到Vj点无路,否则有路。
邻接矩阵描述图G中顶点与顶点的关系, 而后讨论的关联矩阵将描述图G中顶点与边 的关系。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③关联矩阵的任一(n-1)阶方阵,其行列 式的值或者为1,或者为-1,或者为0。故 关 联 矩 阵 的 秩 r=n-1 , 即 关 联 矩 阵 中 的 n-1 个行向量是线性无关的。
④关联矩阵去掉一行则为基本关联矩阵记 为Bf,它是满秩的,在Bf中任取一(n-1) 阶方阵,若它是奇异的,则该方阵所对应 的子图必包含回路,若它是非奇异的,则 不包含回路。(全涉及树)
例:右图中
d+ (V1)=1 d- (V1)=1 d (V1)=2 特别对V3,有: d+ (V3)=2 , d- (V3)=2 d (V3)=4
自身回路以V3为始点, 又以V3为终点。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3、图的矩阵表示法
矩阵是研究图论的一种有力工具,特 别是利用计算机来研究有关图的算法时,首 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让计算机来识图,这不 得不借助矩阵。
讨论: ①关联矩阵表示图的节点与边的衔接关系, 因此某一行的非零元素的数目就是与相应 的节点所衔接的边数。 ②关联矩阵中每一列只有+1和-1两个非零 元素,因此,其各个行向量总和必为零, 这表明关联矩阵B的秩小于节点数n,即B 是奇异阵或者说关联矩阵的行向量是线性 相关的。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1.应用于正确表示几道工序之间的先后次 序: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②应用于平行作业 把一道工序分成几道工序同时平行地
进行,同时完成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③应用于交叉作业 指相连接的几道工序有时可以不必
四、水污染控制系统的组成
常见水污染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四类, 即河流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系统,工业 水污染源控制系统,城市给水与污水系 统和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这四类系统 的组成分述如下:
1、河流或流域的水污染控制系统。
整个系统可看作由四个子系统所组 成,即:污染源系统,输水系统,处理 系统和水体系统。
其中a ij (2) =∑aik·akj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当且仅当aik=akj=1时,aik· akj≠0,即 从Vi到Vj 有“道路”相通(Vi→Vk → Vj), 因此,a ij (2)的值表示从V i出发经过某一 中间站Vk然后到达Vj的路径数目,形象地说, a ij (2)是从Vi出发两步到达Vj的路径数目。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n PERT法并不着眼计划进度的绝对准确性, 而是在承认存在偏差的条件下,用概率 论的观点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衡量和预 测,从许多非肯定型环节中找出最终完 成计划的可能性的规律。
n PERT法对每个工序采用三点估计法,即 最乐观时间t0(表示一切进行顺利而没有 耽误时间的估计值);最可能时间tm(表 示最可能达到的时间估计);最悲观时 间t p(表示几乎一切都进行得不顺利情况 下的时间估计)。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定义:对于有向图G=(V 、E 、ψ ),Vk为 G中一个顶点,则称以Vk为始点的有向边数为 Vk点的正线度,记为d+(Vk) ,称以Vk点为终点 的有向边数为Vk点为负线度,记为d-(Vk),Vk 点的正线度与负线度之和称为顶点Vk的线度d (Vk)。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用n个节点将河网分成m个河段,一般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视为节点:
(1) 点 源 排 放 口
(2) 汇 流 、 分 流 点
(3)取水口
(4)人工曝气点
图(b)所示河网网络图中,节点数n=8, 边(河段)数m=9,其关联矩阵为8×9阶的 矩阵,即: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n 在非关键工序上可挖潜力,利用非关键 工序的机动时间,抽调部分人力、物力 去支援关键工序,使关键工序提前完工, 从而缩短总完工期。
n 找出关键路径可使执行单位易于明确自 身工作的地位和意义。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绘制网络图应遵守以下规定: ①网络图是有向的,从左到右排列,不应
有回路(闭环) ②任何两个相关事项之间只有一支箭,即
等待上一道工序全部作完再去作下一道 工序,可交叉进行。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④应用于外协工序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关键路径法(CPM)的核心就是对 画出的网络草图找出最长路径即关键路 径,仔细审核各关键工序,尽量将串联 作业改为并联作业(但要保证现实可 行),以调整关键路径缩短其长度,经 调整得新的网络图,重算关键路径,再 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2)关联矩阵(衔接矩阵) 定义:图G=(V、E)是有向图,其中 V={V1、V2、……、Vn},E={e1、e2、……em}
令B=(bij)nxm Bb为ij是有第向i个图顶G的点关与联第矩j条阵边。的关系,则称矩阵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n 关键路线的完成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总完 工期。
n 关键路线上的各个工序称为关键工序, 在关键工序中,只要其中有一个工序提 前或推迟完工,则整个工期也相应提前 或推迟相同时间完工,而非关键工序却 没有这样的直接影响关系。
n 关键路线可能不只一条。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例:右图中,G=(V、E、φ) 其中:V={V1、V2、V3、V4}
E={e1、e2、e3、e4、e5、e6}
φ:e1=<V1、V2> e2=<V1、V4>
e3=<V2、V3> e4=<V3、V4>
e5=<V1、V3> e6=<V2、V4>
此 处 < Vi 、 Vj > 表 示 以 Vi 、 Vj 为 两 端 的无向边。
6、图解评审法(GERT) 在前述的网络计划中的事项及工序
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是确定的,但在实践 中,有些事项及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却 是随机的,前述的网络图只是随机网络 (GERT网络)当两个节点之间各条弧中 只有一条弧出现的概率为1,其它各条弧 出现的概率为0的一种特殊情况。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 (1)
2020/11/23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图与网络方法
1、图的概念
定义:无向图G=(V、E、φ),包含有顶点 集合V,边的集合E,以及顶点与边之间的 关系φ,有时无向图直接写成G=(V、E)
这样做便于将图用数学集合形式表达 出来,反之亦然。环境问题中河网、管网、 工艺路线等均可通过这些图的集合表达方 式来描述,以便进一步分析处理。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n 按概率正态分布(假定)加权平均得期望 平均时间t为:
t = ---t-0--+-4--t-m--+--t-p-----
6
当各项工作历时采取期望平均历时t 时,就相当于将非确定型网络转化为确定 型网络,从而可采取CPM相同的方法进行 PERT网络的时间计算。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环境系统分析PPT第3讲(1)
同样地,A3= A2·A=A·A2=(aij(3)) 其中: (aij(3))=∑aik(2)·akj
表示从Vi出发三步到达Vj的路径数目。 一般地, aij(k)表示从Vi出发k步到达Vj的道 路数目。
不难理解,从Vi点出发不超过k步(包括1步、 2步……k步)到达Vj点的道路数共有: B=(bij)=A+A2+ A3+……+ Ak=∑AL
的一个顶点,且不存在自身回路,则Vk点的 线度是G中以Vk为端点的边数,记为d (Vk), 若存在自身回路,则自身回路的顶点Vk,其 线度d (Vk)也包括自身回路的边,且记两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