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观察记录与分析

课程观察记录与分析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我们可以将以前学习过的关于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探索得到的结论归纳:1、两角一边:SAS 一定 SSA 不一定
2、两边一角:ASA 一定 AAS 一定
3、三个角 不一定
4、三条边 一定
总结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结论归纳的具体到位,并且在归纳中,重点突出了已知一边一角时可选用SAS、 ASA、 AAS。已知两边时可选用SAS 、SSS
2、学生在作图时,教师应提醒和知道学困生用尺规规范作图。
3、相互比对三角形时,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思考”的结论。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学生由动手操作,比对三角形得出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简称:SSS)
1、学生能够独立得出结论。
2、学生口述结论时,语言清晰,调理分明,表达准确。
2、做一做:已知线段a=3、b=3.5、c=2.求做三角形ABC,使AB=3.5、BC=3、AC=2.同桌之间相互比对所做的三角形。
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学生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同桌之间交流,可以互相讨论,自行得出结论。
1、问题提出后,应该让学生思考,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这节课,问题提出后,学生直接回答全等,显得太突兀。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普君洁
学员单位
沈丘县刘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观察时间2013.1118观察对象张晓霞
授课内容
八年级数学《边边边》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1、思考:两个三角形三组对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已知两角时可选用ASA、AAS。
此环节,可以由教师提出归纳思路,由学生回忆,小组讨论,得出四种判定方法,教师自行总结、灌输,只有部分学生在听,在理解。小部分学生置身事外,没有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精神。
1、教师应强调概念的重要性。
2、此时可类比SAS、ASA、AAS判定,引导学生讨论SSS与以上判定的联系与区别。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在四边形ABCD中,AD=CB AB=CD。求证:角B=角D。
所选例题能够紧贴概念,基础性较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此例题的证明过程相对简单,学生讨论分析得出证明的思路以后,可以找学生板演证明过程,加深学生对SSS判定的理解,并能在学生的证明时,纠正学生的证明格式。此时,没有让学生板演,可精选一至两题的同类变式练习题,巩固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