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最新)
编教人员的任务:在差别描写的基础上编写 教材;
外语教师的任务:把这些差别作为教学重点; 学习者的任务:学习这些差别。
精品 PPT 可修改
18
强势说受到激烈的批评
强势说强调预测,但过于绝对
研究表明,第一语言不是造成学习者偏误的 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对比分析通过差异对 比所预测的难点在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运用中 并不存在;
精品 PPT 可修改
15
目的:
(1)预测和描写学习者在第二语 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引起或不会引起 困难的地方;
(2)或者对学习者的偏误作出解 释
精品 PPT 可修改
16
CA-强势说 (strong version)
对比分析最终目的: 通过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来预测学习
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 难点。
精品 PPT 可修改
11
对比分析的系统表述
Robert Lado (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指出:
We can predict and describe the
patterns that will caus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and those that will not cause
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外语大都 带有母语口音,母语负迁移现象在 语音层面表现最明显,词汇、语法、 语用等层面皆存在负迁移现象
/us/63303648/
58836466.shtml精品 PPT 可修改
13
L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所面临的主 要问题是母语的干扰。
Robert Lado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 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系统对比,可 以预测造成学习者困难的语言模式。
精品 PPT 可修改
17
强势说的其他观点
Banathy, Trager, Waddle (1966) 认为: 学习者的难点可以等同于学习者的母语、
文化与其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别。
语言学家的任务:鉴别这些差别;
弱势说的重要贡献: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者的语 言形式以及所运用的策略。
精品 PPT 可修改
20
1.5.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Watson、Skinner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 认为,行为的产生是刺激-反应的结果, 言语行为是在外界语言输入的刺激-反 应-强化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并最终达 到遇到某一语言情景便会自动作出正确 的语言反应。
Language”
精品 PPT 可修改
10
1.2.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
Fries (1945) : The most efficient materials are those that
are based upon a scientific description of the language to be learned carefully compared with a parallel description of the native language of the learner.
difficulty, by comparing systematically
the language and the culture to be
learned with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精品 PPT 可修改
12
1.3.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
该假设认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 起着重要作用。母语负迁移。
强势说的逻辑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的困难, 最终导致人们放弃强势说的观点。
精品 PPT 可修改
19
CA- “弱势说”(weak version)
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 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
主张从学习者的错误分析着手,在母语与目的语差 异对比的基础上试图说明学习者产生错误的原因;
80年代初期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的理论发展阶段;
90年代后:许多新理论不断涌现, 但大部分学者都是在现有理论的基 础上进行研究,并对现有的理论进 行检验、补充和发展。
精品 PPT 可修改
2
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假 设
(1)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比分析 方法:
提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作用问题,并且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5
(4)“创造性建构假设”:
向对比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提 出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具有普遍 意义的习得顺序问题;
精品 PPT 可修改
6
(5)学习者语言变异研究:
在阐述中介语系统性的同时,解释 了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可变性。
精品 PPT 可修改
7
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有影 响的理论假设:
(1)对比分析假设; (2)中介语假设; (3)“创造性建构假设” Sharwood Smith(1994)将上述假 设称作“三大假设”。
精品 PPT 可修改
8
第一节 对比分析理论
精品 PPT 可修改
9
1.1.提出
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
Charles Fries(1945)率先提出对学
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的对
比和描写的观点:“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习者的母语 与其目的语进行系统的描写和对比。
目的:要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并作 为编写教材的依据,以减少母语对
目的语学习的干扰。
精品 PPT 可修改
14
1.4.对比分析方法和两种观点
基本方法:对比和分析 Lado提出对比研究体系有:音位、 语法、书写、文化等方面,系统 对比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目的语 系统
第二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假设及其理论误区、偏误分析
第二节 中介语(interlanguage)假设 及其理论构念
第三节 习得顺序研究与创造性建构假 设
精品 PPT 可修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早期的理论创建阶段;
精品 PPT 可修改
3
(2)偏误分析:
第一次把目光放在学习者的语言系 统上,为观察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 程打开了一个窗口,尽管这个窗口 可观察的范围有限。
精品 PPT 可修改
4
(3)“中介语”理论:
把“学习者的语言”作为一个独立 的语言系统,提出了支撑这一系统 的心理语言学基础;
精品 PPT 可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