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这一概念的理解,应包含如下三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活动和素质发展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的影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过程,属于教育活动的范畴;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则是指人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属于人的发展的范畴;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是在这众多因素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下、在主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1、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
2、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
3、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机制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机制是指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

(一)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
制度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
动。

第二,社区环境,包括社区的自然条件、人
文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特点等。

第三,受教
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
育的学校。

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
友、熟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第七,现代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
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多萝茜•洛•诺尔特
(二)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1、内化机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对内化过程三个
阶段的描述,对我们研究人的思想政治素
质的内化机制有重要的启示。

他所描述的
三个阶段是:第一,服从。

第二,同化。

第三,内化。

2、外化机制
一般把外化看作是从内部思维动作向外部物质动作的转化。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中的外化是指受教育者把已经内化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第一,明确思想政治问题,在一定思想动机的驱使下指向思想政治活动对象,这是思想政治素质外化活动的开始。

第二,在思想动机的制约下,选择行为途径和形式。

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是思想政治素质外化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三,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动机外化为行为,并在行为的多次反复强化中变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标志。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制订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备(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