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361学习网 搜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典型例题
例1.已知直线
l 1和l 2均过点P,且l 1∥l 3,l 2∥l 3,则l 1与l 2的关系是什么?说明理由.
分析:这一例题是平行公理的直接应用,但题干部分的几何语句与平行线的传递性的几何语句又相一致,所以学生容易犯不认真读懂题,丢掉“过点P ”的前提要求,只看后面部分就做出平行的错误判断,解决办法就是提醒学生逐字读懂题,并画图,先形成直观感知(即与先前的平行判断形成对立矛盾的感知)再联系所学的知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加以解释,所以正确结论是l 1与l 2重合.
技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例2.如图,直线AB 和CD 与直线MN 分别相交于点E 、F ,∠1=∠2,能否判定直线AB 与CD 平行?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增加适当的条件使得AB ∥CD.
分析:本题是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应是对三线八角概念教学的考察.学生极易将∠1和∠2理解为同位角,从而直接应用判定定理说“AB ∥CD ”,而实际上,∠1和∠2是四条线形成的角,不属于三线八角,不可以作为判定平行的依据.应引导学生观察“直线AB 和CD 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同位角?”此时,自然产生可以补充条件“∠FEG=∠NFH ”,由于∠1=∠2,所以∠FEG+∠1=∠NFH+∠2,即∠FEB=∠NFD,从而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出AB ∥CD.
规律:认清图形中的角是否为三线八角中的角.
A B C D E F G
H 1 2
M
N 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