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认识社会生活
职业的变迁
教学目标:1、了解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 的变化,知道职业的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 相联。职业的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时代的进步。
2、由“职业的变迁”迁移到社会生活其他方面 的变化(如“饮食结构”、“服饰”、“家用电 器”、“通讯工具”等),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 展与进步。分析“消失”的原因,尝试寻找社会 发展和职业变迁的相互关系。
初中《社会》 教材分析
需要明确的几点:
课程定位:中学社会课程是一门新的基础型综合课程。从学生 的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为主要的学习和探究对象。本课程对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 化,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环境、 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理念: 1、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整合。 2、重视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应对社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强调实践和体验,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选择与编写的主要原则:第一、专题的教学目 标;第二、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第三、隐 含问题。
案例如何运用?案例教学不是教“案例”。 案例中的情景通常隐含着一种或多种问题、矛盾 或冲突,包含某些新知、某种理论。通过案例学 习和探究,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或思路,最后构建新知。案例教学不是直接告 诉学生某些结论,而是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由 学生得出相关的结论。一句话,必须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
的情境中发生。 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
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 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 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 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 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正在消失的职业” 案例解读
进入信息时代,职业变化很快很大。本案例由四个小案 例组成,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案例,一是“消失”的职业, 二是“新增”的职业。重点要分析职业“消失”和“新增” 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职业变化的 根本因素,而人们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职业变化 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程内容:中学《社会》以“生存——发 展”为主线,采用专题形式组织。以学生 社会生活为背景,以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 环境为着眼点,以与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 中遇到的基本问题为专题来组织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 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 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 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 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 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 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 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 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 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 本专题在整套教材中处于统领地位
专题一:认识社会生活
第 专题二:体验人际关系
一 学
专题三:感受城市运行
期 专题四:走进市场
专题五:面向信息社会
专题一:正确认识自我
第 二
专题二:承担社会角色
逐步走向成功
专题一 认识社会生活
❖ 第一节“不断变化的社会”:从历史视角观察社会的变迁, 揭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的结构:
导言:引出话题 描述现象,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带动思考。 案例:学习研究的对象 贴近生活,有趣味;隐含问题,有价值;以小见大,能迁移。 照片、漫画、图表: 补充说明案例;开拓思维空间;活跃版面设计。 知识窗:补充背景知识;提供思维工具。 提示(手指):补充重要知识;提供参考结论;保证价值导向 想一想:思考案例的钥匙;拓展思维的链条 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研究案例;提供学习路径、活动 方案;隐含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给出迁移的方向,巩固学习 成果
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 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案例的选择
什么是案例?案例是一个话题,是生活中发生 的带有普遍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 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包含 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生活 ”:从现实层面展示包罗万象的 社会生活,认识多样的生活方式。
❖ 第三节 “复杂的生活环境”: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生活 日益丰富多彩,但社会又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的社会即充满 希望,又矛盾重重。面对复杂的社会,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 适应社会。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正是社会发展和文明 进步的推动力。
专题的内容结构
本专题分为三节六目,即:
第三节
职业的 变迁
岁月的 见证
第一节 不断变化的社会
复杂的生活环境 从容面对 现实生活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生活
积极拥抱 精彩世界
丰富的 生活内容
多元的 生活方式
第一节 不断变化的社会
一、职业的变迁 案例:“正在消失的职业”
二、岁月的见证 案例:“儿时的弄堂生活”
案例所隐含的问题:
第一、“代写书信”。请人代写书信说明了什么问题?(经 济落后,人们受教育程度低)书信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古 老的方式,人类历史上有过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些传递 信息的方式又是如何反映社会发展?今天在这个领域产生了 哪些新的行业和职业?(IT行业、快递公司,短信高手等)
第二、“弹棉花”。为何消失?百性家现在都使什么被子? 第三、“打蜂窝煤”。煤作为燃料会带来哪些问题?(污染等) 凭票供应说明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经济状况? 第四、“货郎”。今天人们购物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知识与能力迁移: 第一、学生可以讨论:除了案例中的职业外,还有哪些已经消 失的职业、正在消失的职业、未来可能消失的职业?正在兴起 的职业、未来可能产生的职业? 第二、由职业的变迁迁移到其他正在消失(产生)的物品和语 言等。重点要学生学会分析这些“消失”或“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