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2011.01)命题人:徐长祥刘光星审核人:洪波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位移一定最大的是-------------------------------()A.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加速度最大的物体2、在下图中,不能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不同物体做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是不同的D.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4、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 N=μ直接计算;D.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5、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B.失重就是物休的重力减少了;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D.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不变。

6.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则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初始时刻其加速度的方向与其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7、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始终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与运动无关8、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3N和2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10 m/s2B.6 m/s2C.2 m/s2 D.0.5 m/s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刹车,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10、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下落,经t落地,此时速度为v,则------------------------------()A.t/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H/2B. t/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3H/4C.物体下落H/2时速度为v/2D. 物体下落H/2时速度为2v/211.A、B两个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内它们通过的弧长比S A:S B=2:3,转过的圆心角比θA:θB=3: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线速度比v A:v B=2:3 B.它们的角速度比ωA∶ωB =2:3C.它们的周期比T A:T B=2:3 D.它们的周期比T A:T B=3:212.小船在水速较小的河中横渡,并使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航行,到达河中间时突然上游来水使水流速度加快,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保持不变,则对此小船渡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不变B .小船到达对岸的位移将变大C .因小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航行,故所用时间及位移都不会变化D .因船速与水速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渡河时间及位移的变化1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B两物体,B的质量是A的2倍,B 受到向右的恒力F B =2N ,A 受到的水平力F A =(9-2t)N ,(t 的单位是s)。

从t =0开始计时,则----------( )A.A 物体在3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5/11倍B.t >4s 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 =4.5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D.t >4.5s 后,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三、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计20分。

把答案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他们在水平桌面上用练习本做成一个斜面,使一个钢球(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滚下.用数码相机拍摄钢球从桌面水平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然后用方格纸做背景,根据照片上小球的位置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球的平抛运动轨迹.已知所用的数码相机每秒钟拍摄10帧照片.重力加速度取g =10m/s 2.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该组同学得到的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三张连续照片的局部图,由图可判断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可以计算出小球离开桌边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m/s .15、“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 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 -F 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原因.四、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65分。

解题过程中要有必须的文字说明及相关的原始公式,直接写出结果按零分计算。

)16、(10分)汽车刹车进站初速度为5m/s ,刹车后汽车获得加速度大小为0.4 m/s 2。

求 (1)经过10s 时汽车的速度; (2)汽车滑行的距离。

A BC ∙∙∙17.(12分)如图所示,高为h=1.25 m的平台上,覆盖一层薄冰,现有一质量为60 k g的滑雪爱好者,以5.0 m/s的初速度向平台边缘匀速滑去,(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滑雪者在空中运动的时间(2)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18、(12分)如图所示,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放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小球质量m=1kg,斜面倾角θ=30°,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光滑斜面M=3kg置于粗糙水平面上,g=10 m/s2,求:(1)悬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9.(14分) 足够长的倾角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如图所示。

(sin53°=0.8,cos53°=0.6,g取10m/s2)⑴求物体从开始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⑵求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20、(17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质量10kgM=,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以初速度5/sv m=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现有足够多的小铁块,它们的质量均为m=lkg,在木板上方有一固定挡板,当木板运动到其最右端位于挡板正下方时,将一小铁块贴着挡板无初速地放在木板上,小铁块与木板的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当木板运动了1mL=时,又无初速地贴着挡板在第1个小铁块上放上第2个小铁块,只要木板运动了L就按同样的方式再放置一个小铁块,直到木板停止运动.(取g=l0m2/s),试问:(1)第1个铁块放上后,木板运动了L时,木板的速度多大?(2)最终木板上放有多少个铁块?(3)最后一个铁块放上后,木板再向右运动的距离是多少?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答题纸(2011.01)一、 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实验题:14、(1)(2)15、(1)(2)在右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a -F 的关系图象 (3)四、计算题16、17、18、19、20、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答案成绩二、 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实验题:14、(1) 水平方向匀速运动(2) 115、(1) 0.16(2)在右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a -F 的关系图象(3) 未加砝码盘的重力四、计算题16、1m/s,125/4m17、0.5s,2.5m18、答案:(1)3N ;(2)3N 。

19、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mg mg =+θμθcos sin (1分)22/8.12/)6.0108.08.010(cos sin s m s m g g a =⨯⨯+⨯=+=θμθ(1分)上滑最大距离:m m a v x 6.18.1224.62220=⨯==(1分) 上滑时间:s s a v t 5.08.124.601===(1分) 下滑过程中: 'c o s s i n ma mg mg =-θμθ (1分)得 22'/2.3/)8.48(cos sin s m s m g g a =-=-=θμθ(1分)又根据22'21t a x =下滑时间s s a x t 12.36.122'2=⨯== (1分)总时间为: t = t 1+t 2 = 1.5s (1分) ⑵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 = a ′t 2 = 3.2 m/s (2分) 20、解析:(1)第1个铁块放上后,木板做匀减速运动,即有:221101,2mg Ma a L v v μ==- (2分)代入数据解得:1v = (2分) (2)设最终有n 个铁块能放在木板上,则木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n nmga Mμ=(1分)第1个铁块放上后:221012a L v v =-(1分) 第2个铁块放上后:222122a L v v =-(1分) ……第n 个铁块放上后,2212n n n a L v v -=-(1分)由上可得:220(123)2n mgn L v v Mμ+++⋅⋅⋅+=-(1分)木板停下时,0n v =,得 6.6n =.即最终有7个铁块放在木板上.(1分) (3)从放上第1个铁块至刚放上第7个铁块的过程中,由(2)中表达式可得:22066(61)22mg L v v Mμ⨯+=- (2分) 从放上第7个铁块至木板停止运动的过程中,设木板发生的位移为d ,则:26720mg d v Mμ=- (2分)联立解得:47d m (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