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 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 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一 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 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与哀景的关系:情景交融,其 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 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 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 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 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 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 乐景、愁景?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杂曲歌辞·叹疆场 朝代:隋朝 体裁:乐府 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以乐写哀”是文人们的爱物,因 为在适当的时候用它来表现人物、 描绘事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话说:以乐写哀,一倍其哀。 所以我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 这种手法。究其表现常见于以下 几个类型:
一,寂寞美景诉说人事变迁。
姜夔《扬州慢》里下片这样写到:“杜郎俊 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 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 者先设想唐代诗人杜牧今日重到扬州,一定 会“须惊”“难赋”,说明扬州如今已破败 到令人难言的程度。尾句锁定桥边的红药, 那种外形很象牡丹,色彩艳丽,雍容华贵的 植物。往年看它赏它的游人如织,现在花儿 依然娇艳,可战争的创伤、阴影,令谁还有 闲情逸趣呢?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绿酒初尝、沈睡小窗,这种 恬淡清婉、淡淡闲愁,从诗的细腻的笔触里娓娓而 来,上片写了睡晚醉眠,下片写的是薄暮酒醒的感 觉。艳花凋零之状,夕阳西下之景触发了诗人的淡 淡闲愁,“双燕”句则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 意,成双结对伴的燕子不仅反衬出词人的孤单、寂 寞,还暗示出词人的某备战相思。特别是“昨夜微 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还暗示出词人孤眠的冷 清——愁景。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 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 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以乐写哀: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 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 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 景的交融。如: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初入南城诗
(晋)谢灵运 弄波不辍手,玩景岂停目。
虽未登云峰,且以欢水宿。
渔父·之一 南唐李 煜 题供奉卫贤春江 钓叟图
浪花有意千重雪, 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 世上如侬有几人?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 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 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 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 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 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 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渔父·之二 南唐 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 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 万顷波中得自由。
对比一下这两首词, 看看有什么不同。
(2)以哀写哀:
小重山( 南宋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 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 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 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清平乐(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附坠。绿酒初尝入易醉, 一枕小窗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 节,银屏昨夜微寒。
(1)、以乐写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 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 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 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 情——乐景写乐。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
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 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 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 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 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 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 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 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高中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银川一中 安奇
第五节 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 喜怒等主观感情。抒情方式有(抒情方 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 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 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等。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 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
杜甫在《蜀相》里,写丞相祠堂 前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这句话包含了诗人 的感叹: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一 片碧绿,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 黄鹂唱得那么动听,可有谁来听? 因此这无人观赏的春色就表达了 作者对世事的感伤。
李华在《春行即兴》也同样写到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啼。”历经安史之乱的国家山河似 乎依旧,可是花开花落都无人过问, 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本是游人踏青, 骚人赋兴的佳景,而如今却都是自 开自落,自唱自听,这“物是人 非”,不正是乱后人们生活的真实 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