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在物质制备领域成绩斐然,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答案』A『详解』A.双氢青蒿素属于有机物,A符合题意;B.全氮阴离子盐属于无机物,B不符合题意;C.聚合氮属于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D.砷化铌纳米带属于无机物,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2.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闪锌矿(ZnS)经CuSO4溶液作用后,转化为铜蓝(CuS):ZnS + Cu2+ === CuS + Zn2+B. 0.1 mol/L 的醋酸溶液pH约为3:CH 3COOH CH3COO- + H+C. 电解NaCl溶液,阴极区溶液pH增大:2H2O + 2e- === H2↑+ 2OH-D.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3e- === Fe3+『答案』D『详解』A. 闪锌矿(ZnS)经CuSO4溶液作用后,因ZnS的溶解度比CuS的大,则可发生沉淀的转化其离子方程式为:ZnS + Cu2+ === CuS + Zn2+,A项正确;B. 0.1 mol/L 的醋酸溶液pH约为3,是因为醋酸是弱酸,发生部分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H 3COOH CH3COO- + H+,B项正确;C. 电解NaCl溶液,阴极区水中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溶液pH增大,电极反应式为:2H2O + 2e- === H2↑+ 2OH-,C项正确;D.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 === Fe2+,D项错误;『答案』选D 。
『点睛』注意D 选项是学生易疏忽的考点,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或析氢腐蚀,其负极均为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的过程,不能直接得到铁离子。
3.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 0.4mol NaOH ,在燃料电池的负极上消耗氧气分子数为 0.1 N AB. 2 mol H 3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20 N AC. 密闭容器中 1 mol N 2(g)与 3 mol H 2 (g)反应制备氨气,形成 6 N A 个 N-H 键D. 32 g N 2H 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6 N A『答案』B『详解』A.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 2O 通电2NaOH+Cl 2↑+H 2↑,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得到0.4molNaOH 时,生成0.2molCl 2,转移电子数为0.4N A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因此正极上消耗氧气分子数为0.1 N A ,故A 错误;B. 1个H 3O +中含有10个电子,因此2mol H 3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0 N A ,故B 正确;C. N 2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1mol N 2 (g)与3molH 2(g)反应生成氨气物质的量小于2mol ,形成N-H 键的数目小于6 N A ,故C 错误;D. 32g N 2H 4物质的量为32g 32g/mol=1mol ,两个氮原子间有一个共用电子对,每个氮原子与氢原子间有两个共用电子对,因此1mol N 2H 4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5 N A ,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H 3O +中含有10个电子,要求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B. 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原子利用率为100%C. 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D. 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答案』B『详解』A.催化剂A表面是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过程,发生的是同种元素之间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A项错误;B. N2与H2在催化剂a作用下反应生成NH3属于化合反应,无副产物生成,其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正确;C. 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氨气转化为NO,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2价,失去电子,C项错误;D. 催化剂a、b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D项是易错点,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或产率。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遇苯酚显紫色的溶液:I-、K+、SCN-、Mg2+B. pH=12 的溶液:K+、Na+、ClO-、SO32—C. 水电离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K+、Cl-、CH3COO-、Cu2+D. 0.1 mol·L-1的K2SO4溶液:Na+、Al3+、Cl—、NO3—『答案』D『详解』A.遇苯酚显紫色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Fe3+与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Fe3+与SCN-能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ClO-具有强氧化性,SO32-具有还原性,ClO-与SO3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 .酸碱抑制水的电离,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 -)=1×10-13mol·L -1,该溶液可能显酸性或碱性;酸性溶液中,H +与CH 3COO -不能大量共存,C 不符合题意;D .0.1 mol·L -1的 K 2SO 4溶液,溶液中的Na +、Al 3+、Cl -、NO 3-能够大量共存,D 符合题意; 『答案』选D 。
『点睛』在做离子共存题的时候,重点要注意题目中暗含的信息,例如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 -)=1×10-13mol·L -1,这个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弱酸根离子与H +不能够大量共存,弱碱阳离子与OH -不能够大量共存。
6.短周期元素 X 、Y 、Z 、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与 W 同族。
X 、Y 、Z 三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为 X+Z=Y 。
电解 Z 与 W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产生 W 元素的气体单质,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 用,可得到化合物 ZWX 的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 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 Y 的氢化物B. Z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 Z 与 Y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 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为 W >Z > X>Y『答案』C『分析』元素X 、Y 、Z 、W 为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电解Z 与W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产生W 元素的气体单质,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化合物ZWX 的溶液,可推出W 元素为氯元素(Cl ),Z 元素为钠(Na ),X 元素为氧(O ),Y 与W 同族,可推出Y 元素为氟(F )。
『详解』A.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根据分析,Y 元素为氟,W 元素为氯,非金属性F>Cl ,氢化物稳定性HF>HCl ,故A 错误; B. Z 元素为钠,钠与氧形成Na 2O 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B 错误; C. 钠与氟形成氟化钠,属于强碱弱酸盐,F -会发生水解,F -+H 2O HF+OH -,水溶液呈碱性,故C 正确; D. 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 2-、F -、Na +、Cl -,可知O 2-、F -、Na +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 2->F ->Na +,又因为Cl -有三个电子层,故Cl -半径最大,因此半径大小为:Cl ->O 2->F ->Na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
7.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2H4(g)+H2O(g) C2H5OH(g)。
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B. 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C. 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5 16D. 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答案』B『分析』A. 温度升高,乙烯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B.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增大;C. 由图象可知a点时乙烯的转化率为20%,依据三段法进行计算并判断;D.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详解』A. 温度升高,乙烯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向为放热反应,∆H<0,A 项正确;B.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的转化率增大,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转化率p1<p2<p3,因此压强p1<p2<p3,B项错误;C. 由图象可知a点时乙烯的转化率为20%,那么乙烯转化了0.2mol/LC2H4(g) + H2O(g) C2H5OH(g)始(mol/L) 1 1 0转(mol/L) 0.2 0.2 0.2平(mol/L) 0.8 0.8 0.2平衡常数K= K=()()()25242c C H OHc C H c H O=0.20.80.8⨯=516,C项正确;D.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b点温度和压强均大于a点,因此反应速率b>a,所需要的时间:a>b,D项正确;『答案』选B。
8.线型PAA()具有高吸水性,网状PAA 在抗压性、吸水性等方面优于线型PAA。
网状PAA 的制备方法是:将丙烯酸用NaOH 中和,加入少量交联剂a,再引发聚合。
其部分结构片段如图所示,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线型PAA 的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B. 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C. 交联剂a 的结构简式是D. PAA 的高吸水性与—COONa 有关『答案』C『详解』A. 线型PAA的单体为CH2=CHCOONa,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故A正确;B. CH2=CHCOONa中的碳碳双键发生的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网状结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故B正确;C. 分析结构可知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故C错误;D. 线型PAA()具有高吸水性,和−COONa易溶于水有关,故D正确;故选:C。
9.只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够得出相应实验结论是()『答案』D『详解』A.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稀盐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由于盐酸不是含氧酸,不能够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C的非金属性强,A错误;B.电石中除含有碳化钙,还含有硫化钙和磷化钙,硫化钙和磷化钙能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的H2S和PH3,H2S和PH3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炔检验,B错误;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如果不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不能发生反应,C错误;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SO2+2H2O=H2SO4+2HBr,SO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D正确;『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