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
(1)汉字笔画的最后定型,是在()
A.汉隶阶段
B.楷书阶段
C.古隶阶段
D.行书阶段
(2)最早解说"六书"的是()
A.许慎
B.王引之
C.段玉裁
D.张玉书
(3)下列汉字中属于形声字的是()
A.教
B.森
C.治
D.逐
(4)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
A.羊
B.江
C.鱼
D.亦
(5)“年”在六书中属于()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6)“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中“焉”的词性是()
A.语气词
B.代词
C.兼词
D.量词
(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郑伯克段于鄢》)中“鄙”的意思是()
A.卑贱
B.贫穷
C.卑鄙
D.边远城镇
(8)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
A.访问
B.调查
C.征求意见
D.巡视
(9)“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墨子·节用》)中的“宫”与现代汉语的“宫”比较,其词义范围()了
A.缩小
B.转移
C.扩大
D.不变
(10)“登大坟以远望兮。

”(《哀郢》)中的“坟”与现代汉语中的“坟”比较,其词义范围()了
A.缩小
B.转移
C.扩大
D.不变
(11)“纪农协功”。

(《国语·周语》)中的“纪”的意思是()
A.丝头
B.管理
C.准则法度
D.编纂
(1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崎岖、吩咐、阑干、苗条、囫囵 B.悄悄、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犹豫、乌托邦、详细、伶俐、朦胧 D.叮哨、叮咛、摩托、喽啰、吩咐
(13)下列哪个词是叠韵联绵词()
A.伶俐
B.蝴蝶
C.逍遥
D.坎坷
(14)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捨,从手从舍,意。

B.餓,从我从食,会意。

C.產,从生,产声,形声。

D.吹,从口从欠,会意。

(15)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的是()
A.秦王发图
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
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16)与"罟"的声旁所在位置相同的一组是()
A.茅简耄空
B.嫔帘屏疗
C.窜症肩届
D.扉屈痣近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B.台谢甚高。

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D.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

(18)"距"和"拒"两字的关系是()
A."距"是"拒"的古字
B."距"是"拒"的简化字
C."距"是"拒"的假借字
D."距"是"拒"的异体字
(19)“弑”和“杀”两词意义或用法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A.情感色彩:“弑”指下杀上,含有贬义:“杀”用于泛指,是中性词。

B.语法功能不同:“弑”不可以代宾语:“杀”可以带宾语。

C.程度深浅不同:“弑”用于庄重场合,程度深:“杀”用于一般场合。

D.侧重的方面不同:“弑”侧重于腰折:“杀”侧重于斩首。

(20)“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名词作状语
答案:
1、B
2、A
3、C
4、D
5、C
6、C
7、D
8、C
9、A 10、C 11、B 12、A 13、C 14、D 15、C 16、A 17、A 18、C 19、A 20、C
二、名词解释:
(1)讹变:
(2)意动用法:
(3)同义复词:
(4)乐府:
(5)纽四声法:
答案:
1、讹变:是由于人们误解字形或为了书写的方便而产生的字形变化。

2、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

3、同义复词: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说明。

如宫室、焚烧。

4、纽四声法:是指用声韵相同的字加上声调来注音的方法。

如贯,关去。

三、填空题:
(1)六书在第一层级上可分为两大类,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一类,称为,转注、假借是一类,称为。

(2)《论语》主要是口语的记录,因此有()的特点,但它又是经过加工的,因此语言(),在我国古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从语言特色分,古代汉语书面语大致包括两大系统:A、以先秦(),称“文言”;B、从六朝开始产生,到唐宋以来以(),称“古白话”。

(4)《老子》一书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称(),下篇称(),共八十一章。

(5)在利用字形来分析字的本义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第二,()。

(6)《左传》又称()、()。

(7)汉代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它们是()和()。

(8)汉字形体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9)《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它由山经、海经、()三部分组成。

(10)近体诗与古诗的差别在于,前者有(),后者虽有(),但并不严格。

答案:
1、造字法、用字法
2、口语、生动活泼精炼而典范
3、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4、《道经》、《德经》
5、字形的变化、字义的变化
6、《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
7、五言诗、七言诗
8、古文字、今文字
9、地理书、大荒经
10、严格的格律、格律
四、解答题
(1)根据异体字在构造和书写方面的差异,归纳并说明以下异体字的类型。

①猨—猿②丘—坵③秋—秌④柏—栢⑤尘—塵⑥岳—嶽
(2)按照两个音节的语音关系给下面的联绵词分类,并据以说明各类联绵词的语音特点。

窈窕仓促流连从容逍遥蹉跎犹豫参差
答案:
1、(1)造字方法不同。

如:丘—坵岳—嶽
(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

如:柏—栢尘—塵猨—猿
(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

如:秋—秌
2、分类:
(1)双声联绵词:仓促流连犹豫参差
(2)叠韵联绵词:窈窕从容逍遥蹉跎
语音特点:双声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声母相同。

叠韵联绵词的语音特点是两个音节(古音)韵相同。

五、加标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老子》)
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