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社会问题.
• 3.价值冲突理论:认为文化价值或兴趣 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解决社会问题的三种方法-----一是交涉。 二是达成协议。三是使用权力。 • 4.行为偏差理论:把社会问题看做是偏 离社会规范的偏差行为的结果。 • 5.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是人们 的主观建构出来的。主要关注什么是 社会问题,没有涉及解决问题。
9C 10B
• 11.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在 这一假定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偏差行为的解 释是( ) • A.生理学解释 B.生物学解释 • C.心理学解释 D.社会学解释 • 12.把违反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 的”,也就是社会问题,这种观点是( ) • A.社会病理学 B.社会解组理论 • C.价值冲突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
1B 2B
• 3.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被 称为( ) • A.结构性问题 B.制度性问题 • C.规范性问题 D.政治性问题 • • • • • 4.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C.潜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2、食品安全问题
• 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 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 性危害。 • 现状: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众多恶性食品安全时间,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 危害: • 1、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的 信任危机 • 2、造成生产经营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对行业发 展带来打击 • 3、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
• 如斗殴问题、酗酒问题、吸毒 问题、艾滋病问题、赌博问题、 自杀问题、贪污问题、投机作 弊问题、抢劫问题、走私问题 等
1.毒品问题
• 定义: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 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 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 • • • • • 国际禁毒日:每年6月26日 毒品危害: ①危害身体健康; ②破坏家庭和睦; ③败坏社会风气; ④腐蚀政权组织; ⑤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 ②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入侵 • ③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如权利过分集中
等
• 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
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③发展科学技术 ④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⑤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后顾之忧。
第二节 当代社会问题
• 一、结构性问题 • 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 会问题。 • 如人口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龄 化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福利问题、 劳资纠纷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教育不平等问题、种族问题、民族问题、 恐怖主义问题
(一)腐败题:
• 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 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 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2、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
• ①个人困扰只关系到个人直接体验的有限的社会 生活领域;而社会问题所牵涉的事情超出个人的 生活领域
• ②困扰只涉及个人,而社会问题涉及的是公众
• ③个人困扰只发生在个人与他人直接的关系区域 里;而社会问题具有公众的特点,常常包含制度 上、结构上的危机
3、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
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 麦尔兹在《社会问题的发展》一文中 指出,社会问题发展的三个阶段: • 警觉-----价值受到威胁,引起呼吁。 • 政策制定----不同利益群体博弈,做 出决议,解决问题。 • 改革----政府听取民众意见,执行决 议,推动问题解决。
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 ①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 ②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正常的 社会生活 ③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 员的关注。 • ④这种失调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 行综合治理。
•
简答题
• • • • 1.贫困问题属于----A.文化性问题 B.结构性问题 C.自然性问题 D.偏差性问题 2.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 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这 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 • A.社会解组理论 B.价值冲突理论 • C.社会病理学 D.社会建构理论
• 社会性 ----社会问题的产生、影响、消 除。 • 普遍性 ---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 特殊性 ---特定时间、地域 • 集群性----社会问题呈群状出现,通常 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 复杂性
4、简述腐败的原因
• ①思想病灶:封建主义特权观念、官本位观念、
宗法观念、等级观念、裙带观念、人身依附观念 等
(二)贫困问题
• 人们在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 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 能力和机会的一种生存状态。 •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状况, •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状况,构成 • 贫困原因----历史因素、自然因素、制 度因素、个人家庭因素、社会生产力 水平低---
二、偏差性社会问题
• 一般指偏离或违反一定社 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 1.社会性 ----社会问题的产生、影响、 消除。 • 2.普遍性 ---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 3.特殊性 ---特定时间、地域 • 4.集群性----社会问题呈群状出现,通 常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 5.复杂性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几个理论
• 1.社会病理学:把社会问题归咎于人们的贪婪、 堕落、能力确实、依赖性。制度有病才是真正的 社会问题。认为社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人 的社会化的失败。 • 2.社会解组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 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 体系。 • 社会解组----指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对约束个人行为 失去效力。三种形式:无序状态、文化冲突、价 值崩溃。社会解组源于社会变迁。
(二)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
• 赖特米尔斯提出,把社会问题视为公众问题。 • ①个人困扰只关系到个人直接体验的有限的社 会生活领域;而社会问题所牵涉的事情超出个 人的局部环境,超出个人一己的生活领域 • ②困扰只涉及个人,而社会问题涉及的是公众 • ③个人困扰具有个人的特点,他只发生在个人 与他人直接的关系区域里;而社会问题具有公 众的特点,常常包含制度上、结构上的危机
15B 16A
• 17.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社会问题 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 物,这种对社会问题的解释是( ) • A.社会病理学 B.社会解组理论 • C.价值冲突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 • 18.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以分 为( ) • A.违法行为 B.偏差行动 • C.偏差习惯 D.偏差心理 • E.偏差文化
17D 18BCDE
• 1、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 2、社会问题与个人困扰的区别 • 3、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 4、简述腐败的原因
• 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1、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 ①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 ②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正常的社 会生活 ③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 的关注。 • ④这种失调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 综合治理。
食品安全问题原因
• 1、国家和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 2、化学污染、环境污染、生物毒素等,使 农产品安全生产受到威胁,这是源头性的 • 3、行业的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缺失,唯利 是图、违法经营等导致劣货驱逐良货效应 • 4、政府监管缺位。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3、自然性社会问题:
• 自然灾害问题,指一种人类无 法控制的自然力量造成的问题。
• 特征:潜在性/突发性/有限性。 不能称为灾害的是:海底地震/ 深海暗流/无人荒岛的沉降/北 极圈内的风暴等。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防治 • •
指对显露或潜在的社会问题 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和手段,避免、减少社会问题的 发生或使社会问题得以缓解和解 决的综合治理过程。
二、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 •
• •
•
战略思想: ①全球性思想 ②全局性思想 ③长期性思想 战略措施: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③发展科学技术 ④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⑤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后顾之忧。
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
①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 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 ②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 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 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 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 物质基础 ④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3A 4D
• • • • • 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复杂性 D.综合性 E.群体性 6.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 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这种偏差行为称 之为( ) •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 C.创新 D.反叛
5ABCE 6C
第13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
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 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 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 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 员正常生活的问题。
• 孙本文对社会问题的三种解释: • 1、从社会变迁和文化失调的角度解释 社会问题的产生。 • 2、只要引起社会上多数人注意,需要 社会集体采取行动来调整和补救的问 题就是社会问题。 • 3、认为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现象,而 且主要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 种价值判断。
13c 14c
• 15.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 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这种对 社会问题的解释是( ) • A.社会病理学 B.社会解组理论 • C.价值冲突理论 D.社会建构理论 • 16.与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毒品走私一起 并称为“国际社会四大恶”的是( ) • A.恐怖主义 B.腐败 • C.家庭暴力 D.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