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火车的变迁
京九、京广、大湛、里包程柳较、长兰昆。 • “ 道八、横陆”桥铁指路京、兰宁、西汇煤、运集沿北和江通辐铁道路射、、煤范沪运围昆南广、通
西南出海通道。
大面积提速调图
• 1997年4月1日 • 1998年10月1日 • 2000年10月21日 • 2001年10月21日 • 2004年4月18日 • 2007年4月18日 • 2014年12月10日铁路提速
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被称为“万国机车 博物馆”。
美国进口的1897年制造的American型机车
比利时进口的1901年制造的六轮式机车
俄国进口的1909年制造的八轮式机车
德国进口的1910年制造的复合式机车
捷克进口的1936年制造的草原式机车
米轨是指1000毫米以及小于1435毫米大于 1000毫米的轨距。米轨的好处在于能承载更大 的火车。
• 动力车和非动力车组合 • 动力提供方式 • 内燃 电力
• 速度,联动装置) • 环保 • 服务
现代(20世纪90年代之后)
铁路发展情况
路线方面
• 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突破7万公里,位居亚 洲第一,世界第三。
的新理念
• 主要城市间客车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旅行时 间大幅度压缩。
• 推出了一批客货运输新产品 • 直达特快旅客列车 • 冷藏快运专列和集装箱快运专列 • 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 铁路客运能力将提高18% • 形成以北京、上海、哈尔滨为中心的快速
客运通道 • 主要城市间的旅行时间将大幅度压缩
制约,进一步增强铁路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在大的城市群中大量开行城际快速客车——有 效地提升城市的辐射功能,促进城镇化建设;
• 在跨区域的中心城市间开行动车组客车——实 现各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
速流动,这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
• 重新修订了列车分类和列车车次
• 进一步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初步形成了铁路客货 运输品牌系列以及铁路适应市场的产品系列
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 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
• 进一步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 牌的形象
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 集中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
• 展示了铁路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
2014年12月10日铁路提速
• 动车组列车成为“主力军” • 普速旅客列车品质将得到提升
• 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服务更加完善 • 安排3条中欧班列运行线 • 正点率提高
重大意义
• 适应又好又快发展需要 • 铁路“瓶颈”制约的状况十分突出,运输
能力紧张仍然是当前铁路面临的主要矛盾。 • 这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对缓解铁路“瓶颈”
蒸汽机车
水 蒸 汽
第一辆 中国人自己设计
1956年9月 和平型——前进型
内燃机车
汽油气 天然气
1959年试制 1964年批量生产
我是东方 红1~
电力机车
• 电动机
电磁感应 原理
电能→机 械能
韶山1号 1958年制成 1968年改进
• 污染小 • 噪音小 • 自重轻
• 无自带能源
动车组
• 16 • 28万5千
• 1881唐胥铁路“马车铁路” • 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 • 9.7公里 • 英国 轻钢、轨距 • 开平煤矿全面投资 • 金达 设计图纸 • 0-3-0型蒸汽机车 • “龙号” • 晚70年
1881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0-3-0型蒸汽机车
“龙号”蒸汽机车
意义
• 列强掠夺 • 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 推动近代化
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 进一步扩大了提速范围,提高了列车速度
• 优化了运输产品结构和运力资源配置
• 开行了大城市间的城际客车,并且适当安排了 短途客车、假日列车、民工专列等客车。首次 开行了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第三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 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提速网络
•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提高了5.1公里
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对中国铁路传统运输组织方式的一次深刻 变革。
• 运行速度飞跃 •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运行
时速达到了140公里 • 全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速度增加了6.8公里
• 运行图制根本变化
• 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 被旅客赞誉为“移动宾馆”
• 优化了客货列车开行结构
火车车型的发展(1882——1949)
• 中国第一辆火车
• 但是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是它
“0”号机车
目前由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由于它机身 上有一个大大的 “0”字,人们便把它称为“0号”机车。
万国机车博物馆
• 从1881年建成唐胥铁路至1911年清政府垮台的30多年 • 修建铁路——9137.2公里 • 中华民国——20多年统治中 • 设立交通部、中华全国铁路协会、中国铁路总公司 • 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
•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若 干年间,中国铁路要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尽快建立起“八纵八横”大通道,充分发挥铁路 的网络优势。
八纵八横大通道
• “ 重八点纵建八设横和” 强是 化我 改国 造其的“基铁十本路一特主五通”征道期:间。提出 • “八纵”指京哈、东运部输沿强海度铁路大、京沪、
中国近代火车的变迁
李弘翔 冯雨涵 齐恒慧 刘修齐
火车引进中国
• 1865 • 中国第一条铁路 • 1公里 • 英国商人杜兰德 • 宣武门外 • “怪物”
• 1875吴淞铁路 • 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 • 4.5公里 • 英国怡和洋行 • 上海至吴淞 • 清政府 论证时期 • 表面:购买土地修建马路 • 实际:筑路基、铺铁路
• 夕发朝至、一站直达等品牌列车开行数量 的大幅度增加——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 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瑞士进口的1939年制造的团结式米轨机车。
机车的用途
• 合造车——行李车和邮政车 • 首批21 型行李车是1955年设计的 • 1903年,开办火车邮局,邮政车也来开序幕,
不过那时的邮政车都是外国制造的。
从动力的改变看中国近代火车发展
(1949——1990)
•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机车 • 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