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不拂拭自己的内心,使内心被灰尘与污浊所侵蚀,不复洁净 ,你将无以立身于这个世界,终会遭到人们的厌恶与唾弃。正如 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当浅尝辄 止成为文化景象,当喧嚣肤浅成为喜闻乐见的行为方式,人们忘 记了拂拭自己的内心。那些贪官污吏,奸商恶贾,任由自己的内 心被污染,不仅损人损国家,自己最终也只能遭人唾弃,甚至名 裂身败,在监狱里悔恨终生。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 ,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的涌动。”厄尔曼这 样定义青春。身处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勤勤拂拭自己的内心, 为我们的理想,为我们的信仰,奋斗不息。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的清静之莲啊。”正 如林清玄所言,让我们勤勤拂拭内心,勿使惹上尘埃。
审题立意:
1.整体把握材料 2.要抓住关键词 3.要找出比喻类材料喻体和本体进行分 析 4.出现几种人的做法,要比较谁对谁错 。
较好的立意有: 1.洗去尘埃,勇敢前行; 2.学会在反思中前行;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唐代禅宗北派首领神秀作佛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更应时时拂拭自己的内 心,勿让它惹上尘埃。 曼德拉说:“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以 扭曲如蛆虫。”心是最明亮的眼睛,保护好它,千 万别让世间红尘迷住了。镜子蒙上灰尘,照出的影 子不再清晰;溪水里混上泥沙,将洗不净衣服;人 的心灵蒙上灰尘,他的行为将为人所不齿。拂拭自 己的内心,就是拒绝恶毒污秽的思想,使内心免受 肤浅自私等恶习的侵蚀。
【写作导引】 一、注意材料类别,对症下药。 这是比喻类材料。分析“灰尘和污物”和“镜子”的本体,是 立意的关键。 “灰尘和污物”可以实指,如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雾霾、污染 现象等。但在这里更倾向于虚指,可以指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不良现 象、制度、风气,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等,但更主要指个人主观 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难,心灵的盲点和污点,发展中的误区和疑惑, 主观条件的不足和贫乏,意志品质上的缺陷等内容。 材料中的“镜子”象征着自我反思。 第一种人代表生活中及时反思,进而洗去尘埃,勇敢前行的强者 。 第二种人代表反思不当,逃避生活的弱者。 第三种人代表着不作反思、不洗尘埃的盲目行动者。 对三种人进行对比,只有第一种人能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观 照,因此应肯定第一种人的行为,否定后两种人的行为。 作文立意可从肯定第一种人的角度正面展开,也可从否定后两 者的角度反面展开,还可从整体出发,进行对比,确定思路。
思考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灰尘和污物” 以及“镜子”的含义?
2.材料中三种人各表现出什么行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 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 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 续上路。 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 ,生怕沾染上灰尘。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 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全面理解材料, 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
参考立意:
1.只有不断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 道路的小困难,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2.别小看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别低估前进道路 的小困难,它们往往成为我们实现远大理想 的最大障碍。
2016年: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
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 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 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 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 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 鲜明。
第三四段:中心句独立(层次清晰) 引用名言+事例(边叙边议)+回扣中心句
拂拭自己的内心,点亮了黑暗的夜空,让它发出了 时代的强音。 拂拭自己的内心,是陶潜的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 无违”坚守;是李白的 不愿“摧眉折腰是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倔强;是林徽因的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 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淡泊;是张充和的 “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区微茫度此生”恬静……他们拂拭 自己的内心,不让其惹上尘埃。他们如出淤泥而不染的 青莲,涅而不黑;他们如月光下纯净的白梅,在黑夜里 依然光华照人;他们如扶摇长空的飞鸿,虽然乌云似墨 、暴雨狂风,依然飞向那美丽恬静的乐土。直到今天, 人们仍无法忘记,在泱泱中华,煌煌青史上,是他们, 点亮了黑暗的夜空,发出了时代的强音。 第五六段:中心句独立 引用名言的简例+比喻论证(形象)+回扣中心句
【审题指导】 材料的第一句话是个比喻句,“沙子”可以 理解为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第二句话是几种人在对待人生中遇到问题所持的 态度: 一类人在遇到苦难、挫折时,勇敢接受磨难或把 困难、逆境当做铸造人生的材料,最终也成就了 自己; 一类人游戏人生,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终日以泪 洗面,消极对待,注定一事无成。 材料告诉我们的是 面对遭遇苦难逆境时如何应对,即用怎样
“庆幸甜”、“庆幸大”比喻乐观、满足的生活态 度
参考立意:
1、要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2、懂得知足常乐,人生方能快乐。 3、要多往好的方面想,发现生活好的一面。 4、善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思维一转天地宽。 5、要怀着感恩的心对待人生。
课堂小结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抓重点词 化繁为简 2.化实为虚 寻找本体
点燃“思维训练”的火花
——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学习比喻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增强审题意识,提高立意水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 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 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 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 续上路。 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 ,生怕沾染上灰尘。 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 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过,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
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
“抱怨酸”、“抱怨小”比喻悲观、不满足的生活态 度
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
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庆幸它是大的。
蔡志忠的这段话给了你什么启迪?请全面理解 材料, 选好角度 ,自主确定立意。
第七八九段:对比论证(突出观点)+联系自身+回扣 中心论点
比喻类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点:
1. 从抓重点词句入手,找到理解的突破口。 2. 从相似点入手,透过喻体寻找本体,也就是化 实为虚。 3.从熟悉角度入手,要善于化大为小。 4.从感情倾向入手,细心揣摩注意命题者出题意图, 即爱憎褒贬。
课堂演练:
3.化大为小
选取角度
4.细心揣摩 得出立意
小试牛刀:
有的人说,人生就是一堆沙子。有的人把自 己当做蚌,吞下沙子,最终磨成珍珠;有的人把 沙子拌成混凝土,铸成坚固的堡垒;有的人把沙 子铸成沙雕,任它被潮汐冲蚀;有的人把沙子揉 进眼中,最终哭瞎双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段:引用+比喻论证(形象)+点出本质(为论证 铺垫)
拂拭自己的内心,在内心修篱种菊,让它散发出一 种淡雅清香。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不吾 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世事纷扰自纷扰,红尘 喧嚣任喧嚣。即使身处污浊浮华的官场,也掩盖不住你 那洁白如雪,冷傲如梅的品格。屈原,纵使官场黑暗, 你仍不被污染。你勤勤拂拭自己的内心,为了国家,为 了百姓, “九死而其犹未悔”。若他“背绳墨以追曲 兮,竞周容以为度”,不拂尘埃,任自己的内心被污染 ,像那些小人一样卑躬屈膝,加官进爵不成问题,,但 那便不是屈原了,不是那个 “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 物之汶汶”的屈原了!屈原拂拭自己的内心,终在史书 中留下了一抹淡雅清香。
二、主要问题 1. 没有整体分析材料,脱离第一段材料立意,而 第一段是条件和背景,忽视这些而立意,必然 片面。如“做事要适度” 2. 立意没有明确点出本质,没有点出比喻的本体 ,论证显得肤浅。如“洗去灰尘,勇敢前行”, 全文没有点出灰尘是什么;“照镜子,继续前 行”全文没有点出镜子是什么。 3、关键词抓的不全,丢失“镜子”或者继续前行 4、完全不抓关键词,脱离材料立意。 如:认清自己、不忘初心、坚守本心、环境与人 、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取舍、直面挫折、直面 现实、分清主次
小试牛刀: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立意。
•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
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
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只有随时
意思就是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的小困难。
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才能到达远方的高山。
远大的目标或理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