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2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2

《兰亭集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二、导学方法: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三、知识链接(一)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二)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三)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导学步骤】一、预习情况检查(一)生字词注音癸()丑修楔()流觞()游目骋()怀趣()舍万殊齐彭殇()放浪形骸()会()稽(二)重点文言知识1、重点词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虽趣()舍万殊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列()叙时人2、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______ ,_________。

3、词类活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____________。

齐: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①修例句出处释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高②期例句出处释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吕氏春秋》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ī)满、周,一周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至、及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陈太丘与友期》约定③致例句出处释义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送、送达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表示、表达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专心致志成语极、尽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④临例句出处释义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面对、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阅读居高临下成语从高处往低处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将要⑤次例句出处释义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等次陈胜吴广皆次而行《陈涉世家》按次序凡用兵之法……全军位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在排列上次一等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临时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陈涉世家》行军途中的驻地列座其次《兰亭集序》旁边⑥一例句出处释义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把……看做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相同5、成语释义: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放浪形骸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情随事迁二、梳理课文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1、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从文中找出标志每层作者情感基调的字眼。

2、阅读第一、二自然段,回答: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记叙了怎样的兰亭盛会?(时间、地点、目的、人物、环境、活动等)第二自然段中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3、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回答:第三自然段分为几层?与前文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由第一、二自然段的“乐”到第三自然段转“悲”,即“岂不痛哉”,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第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是如何推进的?三、问题探究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课文针对训练】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

4.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修饰B.整治C.高,长D .美好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A.竟B.曾经C.重叠D.连……都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A.朝向B.奔向C.从前D.假如5.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7.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8.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

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参考答案:1.B 2.B 3.B 4.①C ②C ③A 5.B 6.B 7.C 8.A )【作业】背诵全文;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15分钟/45分钟过关检测》。

【拓展阅读及练习】《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正文见读本)一、译文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

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

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

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二、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休憩(qì)多思曩昔(rǎnɡ)B.辋水沦涟(wǎnɡ)携手xié)C.犬吠(fèi)黄檗(niè)D.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ò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山殊可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