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兰亭集序1.了解作者王羲之、书序的创作背景和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中“修”“期”“临”“致”等重要的词语的意义和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融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作者的“乐”“痛”“悲”。
4.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写的序言,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中叙事、写景,并有感而发,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特点。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古代伟大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有名,人们称他们父子为“二王”。
王羲之在书法上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有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景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胸怀旷达,喜欢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不凡的文学功底。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普遍不满,往往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当时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玄言文学泛滥。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
他们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
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即《兰亭集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会.稽( ) ②激湍.( ) ③形骸.( ) ④趣.舍万殊(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殇(shāng)觞(shāng)癸(guǐ)阕(què)揆(kuí)禊(xì)锲(qiè)楔(xiē)骋(chěng)娉(pīng)俜(pīng)3.重点词。
(1)齐彭殇..为妄作:(2)修短.随化:(3)映带..左右:(4)惠风..和畅:(5)俯察品类..:(6)所以..游目骋怀:(7)夫人之相与..:(8)快然..自足:(9)暂.得于己:(10)信.可乐也:(11)及其所之既倦....:(12)不能喻之于怀....:4.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2)悟言一室之内:5.多义词。
(1)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④修.守战之具(2)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期.年之后③君与家君期.日中(3)临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身临.其境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③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④专心致.志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6.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2)引以为流觞曲水:7.词类活用。
(2)流觞曲水:(3)极视听之娱:(4)不知老之将至:(5)所以游目骋怀:(6)齐彭殇为妄作:(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8.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引以为流觞曲水(3)映带左右(4)当其欣于所遇(5)虽无管弦之盛9.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崇山峻岭:(2)游目骋怀:(3)情随事迁:(4)感慨系之:(5)放浪形骸:1.第1、2段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并思考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第4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4.文章前面言乐,后面忽然言悲,是不是显得突兀?为什么?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6.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很多人都说本文以“悲”为感情基调,那么作者是不是真的“悲”呢?该如何看待作者的人生观?结合文本或历史人物,谈谈你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
融情于事抒发真情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道别时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怎样才能做到融情于事、抒发真情呢?1.努力放大细节。
要想让读者对文章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
2.巧用修辞技巧。
采用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显得匠心独运。
3.学会融入自我。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注意人称的变化,如变第一、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并辅以适当的手法,如呼告等,往往可让读者置身于作者创设的情境,想作者所想,被作者表现的情感感动。
4.发掘点睛之笔。
文章有一个好的哲理性结尾,不仅会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还可以让文章表达的情感达到更高境界。
另外还要做到: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
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
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
我们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
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情要美。
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
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情要浓。
文章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与:结交,交好B.悟.言一室之内悟:领悟C.向.之所欣向:过去,以前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着2.下列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学习了《兰亭集序》之后,某同学准备用一副对联概括文章内容。
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写出下联。
上联: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下联:5.请根据《兰亭集序》第1段和第2段的相关内容,发挥想象,描写兰亭一带的秀美风光。
(200字左右)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学习导引1.(1)又有清澈的激流,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四周,(我们)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清流中,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大们在曲水之旁排列坐着。
(2)抬头仰望天地的广阔,低头俯察万物的繁多。
(3)有的人倾吐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的人凭借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放纵不羁地生活。
(4)本来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看成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彭祖的长寿和短命看成没有区别的说法完全是妄造的。
2.(1)前来聚会的人多。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
“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聚会时天气晴朗。
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基础知识梳理1.①kuài②tuān③hái④qǔ2.情殇/流觞癸丑/上阕/揆度禊事/锲而不舍/楔形驰骋/娉婷/伶俜3.(1)彭,彭祖,传说是古代长寿的人,活了八百岁。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2)指人的寿命短。
(3)景物相互关联衬托。
(4)和风。
(5)指自然界的万物。
(6)这里是“用来”的意思。
(7)相处、接交。
(8)高兴和满足的样子。
(9)暂时。
(10)确实,实在。
(11)(对于)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12)明白于心。
喻,明白。
4.(1)“趣”通“取”,趋向,取向。
(2)“悟”通“晤”,面对面。
5.(1)①高;②人的寿命长;③修建;④整治。
(2)①至、及;②周、满;③约定。
(3)①面对,引申为“阅读”;②对着,引申为“迎”;③到;④将要。
(4)①思想情绪,情致;②得到,获得;③招致,招来;④极,尽;⑤到达。
6.(1)其次,古义:它的旁边,此处指曲水旁边。
今义:①次第较后,表列举时为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2)以为,古义:文中是“以(之)为”。
今义:认为。
7.(1)少、长,形容词用作名词。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流、曲,动词的使动用法。
流,使……流;曲,使……弯曲。
(3)极,名词用作动词,穷尽。
(4)老,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之境。
(5)游、骋,动词的使动用法。
游,使……放纵;骋,使……开畅。
(6)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
(7)一,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
(8)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相同。
8.(1)省略句,省略主语“群贤”。
(2)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之”。
(3)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4)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5)定语后置句。
9.(1)高大险峻的山岭。
崇,高;峻,山高而陡。
(2)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