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

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

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

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

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

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

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

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

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

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

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

本章对周围的材料的观察,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应让学生了解到这样一个过程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知道材料的特征。

进一步指导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4、水和空气:通过对水和空气的观察,初步认识水和空气的特征。

活动安排:水(我所知道的水、水在哪个袋中),水和食用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谁流得更快一些(流动比赛),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谁多谁少、比较水多多少、认识量筒),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存在吗、比较空气和水),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吧、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有重量吗(空气有重量吗)本章应让学生了解到比较这一个在科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测量常识。

情感上可以适当教育学生一些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知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四、方法、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6、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

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五、教学安排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植物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共7课。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

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认识。

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

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

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

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1、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3、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4、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5、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6、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科学探究能力1、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2、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三、单元课时安排1、我看到了什么………………………………………1课时2、校园的树木…………………………………………1课时3、大树和小草………………………………………………1课时4、水生植物………………………………………………1课时5、植物的叶…………………………………………………1课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7、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1课时第二单元动物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寻访小动物、蜗牛(一)、蜗牛(二)、蚯蚓、蚂蚁、金鱼和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共7课时。

本单元对生命体所具有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征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再进行学习。

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

我们期望学生能找到多种小动物,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

通常情况下,这种兴趣将激起学生自发的观察认识活动。

这正是“寻访小动物”所希望达到和能够达到的目的。

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

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核心概念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具体概念1、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3、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