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亭集序(公开课)PPT课件

兰亭集序(公开课)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1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乐事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禊:消灾祈福 毕、咸:都
幽情:幽雅的情怀
名士济济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 。
诗意人生
2020年9月28日
12
【文本研习·抒人生之痛】
﹖ 乐 第二节中作者的情感由 转为 痛
请从本段中找出最准确的一个字。
文章借题发挥,从记叙一次诗会上升到对人生 忧乐和生死的思考。
2020年9月28日
6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掌握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因言释文、 因文悟言”)
2 能根据有关语句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及 其原因。
3 从感情的变化中
7
【文本研习·记宴会之乐】
⒈首段记叙一次兰亭集会,这次集会带给作者怎样的情 感体验?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句子。
信可乐也
⒉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试着从这四个方面体验作者所乐之处。
2020年9月28日
8
良辰 美景 赏心
良辰
暮春之初(三月)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乐事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与陈伯之书》(南北朝时·丘迟)
2020年9月28日
9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兰亭集序
2020年9月28日
1
2020年9月28日
《兰亭集序》 书中极品
“天下行书第一帖”(米芾·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文中上品
2




相传王羲之乘着酒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 书此序,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字迹清美绝伦。王 羲之自己也对此作很满意,曾重写几遍,但都达不到 这种境界了。因此他很珍惜,作为传家之宝。
第三节中作者的情感由 又转为
也请从本段中找出最准确的一个字。
No Image
为何生悲?
“后之视今
困境相同
犹(如同)
感受相同
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2020年9月28日
(“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钱钟书)
17
【体会千古之悲】
7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我)本来知道把生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寿夭看作平等是虚妄的。
人生
死生亦大矣。
生死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应虽 有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为 天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臧克
家) 2020年9月28日
21
王羲之的这种“人生应有为”主张具体到行动中是 怎么体现的呢?
2020年9月28日
13
【文本研习·抒人生之痛】
那么作者因何而“痛”?理解相关文句,概括痛之因。
No Image
欣于所遇,老之将至 人生短暂 痛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人情易倦 之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欢乐易逝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命有限 因
2020年9月28日
14
痛 悲﹖ 【文本研习·古今同悲】
由、经过及目的;也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2020年9月28日
5
这种文体(序)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时、地、成书缘由) B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成书经过) C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意义)
《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美景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清澈回旋的水流,和四周景色 交相辉映。
山环水绕,环境清幽 。
2020年9月28日
10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之:定后标志
所以:用来··
极:尽享
游、骋:使动用 法
娱:快乐
心旷神怡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以出世之笔,写入世之心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2020年9月28日
23
No Image
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2020年9月28日
2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020年9月28日
25
这种突如其来的悲痛源于: 对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的洞察, 对时间无情的恐惧 对一切美好事物终究消亡的痛惜。
人生态度: 热爱生命 积极有为
2020年9月28日
“悲感弥漫于外,深情激动于中”
19
在文中,作者除了对生命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外, 作者对生死还有怎样的看法?
方生方死 虚无主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文“中清风上出品袖,?明月入怀”
4
【审读标题】
“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
A 兰亭集序 B 兰亭集序 √
7 兰亭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名士孙统、谢安等41人在
兰亭举行修禊诗会,“一觞一咏”,会后将诗作汇编为《兰亭 集》,由王羲之作序。
2 序:这里指“书序”,书序写在书集的前面,一般介绍成书缘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 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 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 见的是唐代摹本。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兰亭集序》 书中极品
“天下行书第一帖”(米芾·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
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4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
(曹丕)
5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6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
2020年9月28日
18
【文本研习·质疑问难】
郭沫若说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 “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你 认为王羲之悲得有没有道理?这种悲痛背后蕴含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