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国以来8次课程改革PPT课件

建国以来8次课程改革PPT课件


2006年9月,全国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阶段。
2007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和修订工作。
2001年底,成立包括化学在内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1至2003年,研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2003至2004年,编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04年,山东、广东、宁夏、海南4省(区)成为首批高中新课程实 验区。 从2005年到2009年,江苏、福建、安徽、浙江、辽宁、湖南、黑 龙江、吉林、天津、北京、陕西、山西、河南、江西、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云南、河北、湖北和内蒙古依次进入高中化学 新课程实验区。
目录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新课程面临哪些 问题?
“穿新鞋走老路”? 理念很美好,但实践转化率低?
重形式,轻内容?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课程评价体系滞后,课程改革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 性,成为制约新课改的瓶颈?
相关学校,领导阶层对新课改的怀
疑与抵制?
。。。。。。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富芝,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报,2014.01.13. [2] 王磊,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上)[J],化学教育, 2010(4). [3] 乔建中,基础教育“八次课改”的历史轨迹与研究脉络[J],江苏教 育研究,2012(18-22). [4] 于 江,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反思[J], 教育研究,2011(4). [5] 郑东辉,新中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J],教育与职业,2005(13)
二、(1953—1957):改进学校教育,初建课程体系(仿苏联) 关键词
三、(1958—1965):贯彻教育方针,实行教育革命
四、(1966—1976):调整未果,“文革”作乱
五、(1977—1980):拨乱反正,恢复秩序 六、(1981—1985):更新教学计划,适应形势发展
七、(1986- 2000):实施义务教育,首发课程计划
价值取向 入手 “文革”时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应试而教育、
为专业而教育、 为发展而教育的整合的价值取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
为生活而教育、 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为发展而教育)
从课程权力主体这 个角度来进行审视
“国家”模式阶段(1977-1985) “ 国家十地 方”模式阶段(1985-1999) “国家十地方十学校”模式阶段(1999年至今)
“文革”十年,整个教育领域受到重大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经 历了一场灾难。
3.第一到 第四次 主要举措
目录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背景与基础
内容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21世纪,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素 养培养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提出 了极为迫切的需要,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紧迫 的要求。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研 究基础。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基础,教育部于2000年颁 布了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并正式启 动了各学科的课程改革。
广泛、深入、持久
1999年8月,成立包括化学在内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 组,开展4项基础研究。
新课改 进展
1999年10月至2001年4月,研制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 各学科课程标准。
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编写出版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
2001年9月,首年全国进入高中新课程。
从课改 价值取 向着手
重“双基”阶段(五十年代) 培养智力和能力阶段(六七十年代) 强调非智力因素阶段(八十年代) 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阶段 (九十年代)
学者看 课改
从分析四种教育 为专业而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五十年代“全盘学习苏联”直至
八、(200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改革时间
第一次 1949-1952
第二次 1953-1957
第三次 1958-1965
第四次 1966-1976
相关举措
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 份教学计划(1950年8月)。 设置了门类齐全的学科课程,政治、语文、数学、自然、生物、 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教学计划(草案)》,同年10月, 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
49-51. [6] 乔建中,冯媛媛,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路径与关 键词[J],江苏教育研究, 2012(1c)18-21. [7] 赵超,近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一)——课程改革阶段[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23-24.
结束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目录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1.八次课程改革的时间脉络及关键词
2.前七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 3.关于新课改(重点) 4.从不同视角看课程改革 5.新课改问题何在
1.内容 提要
目录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2.时间
一、(1949- 1952):改革旧制度,统一新政策,建立新课程 脉络及
李田田 刘秀英 2014.03
这四年时间中,国家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 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 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 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左”倾思想影 响萌芽的时期。 1958年“大跃进”引发了“教育大革命”,大量缩短学制,精简 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还出现了多种学制的改革试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