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8

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8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精品】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

”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

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

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

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

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

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

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

梁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

“形为心役”,一方面肯定了“心”这种精神内驱力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形”与“心”、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

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

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

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性。

赫舍尔直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

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

”面对现代人的沉溺于物欲,皮兰德洛的“我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以反问句式和更强烈的指向,说明了精神生命、意义生命是人的生命的重要内容。

诸多论述共同表明,能将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的,不是人的存在的容观方面、物质方面,而是人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其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独有的内容。

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最高意义上的精神权威,是人独有的最高之境,也是人的本性的重要方面。

它使人立于自然而又能超越自然,受制于肉体生命而又能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成为一种超越之物,一种“超自然的自然体”、“超生命的生命体”。

总之,人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存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意味、意义向往的物质存在和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存在。

(摘编自李丽《文化困境及其超越》,人民出版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中对此的表述为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

B.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C.人的两重生命存在同生共存,但就对人的意义而言,精神存在显得更重要。

D.是否存在对意义的追问、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区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为文章观点的具体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梁漱溟的话,与马克思论述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但也认可人的两重性存在。

C.赫舍尔和皮兰德洛的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简明扼要地申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要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

B.相较于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显得低级而缺乏意义。

C.动物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D.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立于并超越自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过蓝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

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

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

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

“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

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

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

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

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

上午在山上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上与泥粪打交道了。

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

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

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

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

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

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

“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

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

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

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四望。

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他开始了新战略,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

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

”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

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

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

它飞向南方。

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

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

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

“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人……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

”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

“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

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

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

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

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

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包谷地里的尸体。

这原来是一只鸽子。

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

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

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

“晶晶!”他大叫了一声。

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

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

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

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

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

“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

B.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C.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

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

5.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

6.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在西安,长安通卡可以实现一张卡既能乘坐公交地铁,还能租赁公共自行车甚至购物支付的功能。

为了省去患者跑上跑下还要多次排队交费的麻烦,西安多家医院也推出了类似的就诊卡服务,一张卡集合了挂号、就诊交费等功能。

虽说在一家医院是方便了,可要是换家医院,又得重新办卡,仍是异地就医。

同在一个城市中,如果这些卡能“合多为一”,一张卡能在多间医院使用,应该能给患者省去不少麻烦。

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记者了解到,【精品】4月,西安建成居民医疗“一卡通”资金结算平台,但是目前,较为方便快捷的“一卡逦”只能在西安市内5家医院通用。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负责人张杨说,在西安市,除去民营医院,西安市的公立医院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西安市市属医院,二是部队医院,三是各大院校附属医院,四是省属医院。

在不同系统和不同管理部门中通用一张卡,难度不小。

不过张扬介绍说,西安市卫计主管部门也在不断改进,在西安市辖区内的医院推行一卡通的工作也在完善中。

(摘编自刘君鹏《-卡就医难一地仍异地,西安百姓望“院”兴叹》)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材料三:目前,随着【精品】全国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制度的实施,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患者异地就医住院报销日益便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