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骨架和内吞作用的抑制、激活剂

细胞骨架和内吞作用的抑制、激活剂

肌动蛋白
扰乱微丝介导的过程。与G-肌动蛋白单体形成1:1的复合物(Kd= 200 nM)。
溶于DMSO和乙醇。比细胞松弛素的抑制效果强10-100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比Lantraculin B的效果更强。
Lantraculin B(C20H29NO5S)
肌动蛋白
体外反应中抑制肌动蛋白的聚合(Kd= 60 nM)。扰乱微丝的组织和微丝介导的过程。
秋水仙碱(C22H25NO6)
微管
与微管蛋白结合并阻止其聚合
在乙醇中溶解度达50 mg/ml,在水中溶解度可达100 mM,DMSO中溶解度可达100 mM。有丝分裂抑制剂。在一些正常的及癌症细胞系中诱导凋亡
长春新碱(C46H56N4O10· H2SO4)
微管
能与微管蛋白结合并抑制微管形成的吲哚生物碱。解聚微管。
溶于乙醇和甲醇。从真菌中分离出的有毒双环七肽。干扰富含肌动蛋白的结构行使功能。鬼笔环肽的偶联物被用作确认纤维状肌动蛋白的探针。
表常用的内吞作用抑制剂。HOE.64和LY294002是另外两种巨胞饮抑制剂。单丹磺酰尸胺和巴弗洛霉素A1是用于研究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的另外两种抑制剂。
抑制剂
靶点
机制
作用特点及效果
溶于DMSO。具有细胞通透性。在很高浓度时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和PI4激酶活性。抑制polo样激酶1(PLK1)(IC50= 5.8 nM)。
激活剂
靶点
机制
作用特点及效果
佛波醇-12-十四酸酯-13-乙酸酯(PMA)(C36H56O8)(佛波酯)
巨胞饮
在体内和体外都激活蛋白激酶C。诱导膜转运和酶激活。
制霉菌素(C47H75NO17)
胞膜窖介导的内吞作用
胆固醇隔离。
溶于DMSO、DMF、乙醇和甲醇。抗微生物(酵母、支原体)。增加Na+- K+泵活性。
莫能菌素(C36H61O11。Na)
内涵体成熟
阻止内涵体酸化
溶于氯仿、乙醇和甲醇。聚醚类抗生素。Na+离子载体。阻断糖蛋白分泌。阻断神经酰胺在高尔基体中的运输
溶于甲醇和水。延迟细胞周期的进程。在人类淋巴瘤细胞中诱导凋亡。
表1常用的细胞骨架抑制剂。
常用的细胞骨架激活剂
激活剂
靶点
机制
作用特点及效果
Jasplakinolide(C36H45BrN4O6)
肌动蛋白
在体外诱导肌动蛋白聚合及稳定。在体内同样诱导肌动蛋白单体聚合成F-肌动蛋白。
在DMSO中溶解度>2 mg/ml。一种具有杀菌、抗癌特性的环羧酚酸肽。无荧光且具有细胞透性的F-actin。
紫杉醇(Taxol)(C47H51NO14)
微管
结合于β-微管蛋白的N端,促进微管组装并抑制微管蛋白分解
溶于DMSO和甲醇。抗肿瘤和抗白血病试剂。将细胞周期阻止于G2/M期。导致异常的有丝分裂并且有时会引起凋亡。
鬼笔环肽(C35H48N8O11S)
肌动蛋白
与聚合的F-肌动蛋白结合并保持其稳定,防止解聚的发生(F-肌动蛋白转变为G-肌动蛋白)
在DMSO的溶解度达10 mg/ml。有丝分裂抑制剂。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抑制各种癌症相关的激酶,包括ABL、c-KIT、BRAF、MEK1、MEK2和MET。
长春碱(C46H58N4O9· H2SO4)
微管
解聚微管。与微管蛋白结合并诱导其自缔形成螺旋形聚合体,抑制微管组装。
溶于水和甲醇。通过阻断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在一些肿瘤细胞系中诱导凋亡。抑制自噬体的成熟。
Mycalolide B(C52H74N4O17)
肌动蛋白
它选择性地将F-actin彻底解聚成G-actin。与actin1:1进行结合。
溶于DMSO、甲醇或异丙醇。抑制肌动球蛋白ATP酶。
Nocodazole(C14H11N3O3S)
微管
抑制微管的动态变化并促使其解聚。与β-tublin结合并阻止两个链间二硫键中任意一个的形成。
磷酸氯喹(C18H26ClN3·2H3PO4)
内涵体成熟
它是一种可以装入内涵体和溶酶体这样的酸性囊泡的弱碱,从而抑制内涵体酸化和溶酶体酶活性。
水中溶解度达100 mM。内涵体Toll样受体抑制剂(拮抗剂)。在许多癌症细胞系中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死亡。
渥曼青霉素(C23H24O8)
巨胞饮
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激酶)(IC50= 5nM)
抑制剂
靶点
机制
作用特点及效果
细胞松弛素D(C30H37NO6)
肌动蛋白
结合于肌动蛋白核和F-肌动蛋白的生长端,从而抑制聚合反应。诱导肌动蛋白解聚。
溶于DMSO和乙醇。抑制收缩。抑制依赖于p-53的细胞通路。引起G1-S转化过程中的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
Lantraculin A(C22H31NO5S)
DMSO中可溶解至100 mM,在乙醇中可溶解至10 mM。具有感光性。强力的肿瘤诱发物
12-O-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13(TPA)(C36H56O8)(佛波酯)
内吞作用
结合并激活蛋白激酶C
溶于DMSO和乙醇。具有感光性。强力的肿瘤诱发物。人单核U937细胞中诱导凋亡。
抑制动力蛋白1和2的GTP酶活性(IC50~15 µM)。
溶于DMSO和乙醇。同样抑制Drp1(线粒体)。会引起纤维化并在胸膜间皮细胞中诱导PAI-1。抑制BSC1细胞的细胞铺展和迁移。
非律平(C35H58O11)
胞膜窖介导的内吞作用
与膜上的胆固醇结合并形成超微机构聚集与复合。
非律平由4个异构的多烯大环内酯组成。非律平III是主要成分。抗生素和抗真菌。抑制朊蛋白(PrP)的内吞。
溶于DMSO、甲醇或乙醇。比细胞松弛素的抑制效果强10-100倍。在该复合物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被血清in(C17H18Br2N2O)
肌动蛋白
选择性地抑制N-WASP(WASp家族)并抑制Arp2/3复合物活化,该分子阻断肌动蛋白丝的组装。
在DMSO中溶解度可达100 mM。同样抑制PIP2诱导的肌动蛋白聚合反应(EC50~ 4μM)。抑制依赖于actin的细胞功能(迁移、吞噬、内褶)。
盐酸阿米洛利(C6H8ClN7O.HCl.H2O)
巨胞饮
抑制Na+/H+交换。降低膜下pH值。阻止Rac1和Cdc42的信号传导。
S水中溶解度达50 mg/ml。T-型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抑制血管生成。
Dynasore(C18H14N2O4)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中的动力蛋白
溶于DMSO。可渗透细胞。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抗血管生成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分化。体外抑制拓扑异构酶II活性。
β-环糊精(C42H70O35)
胞膜窖介导的内吞作用
清除胆固醇
水中溶解度达50 mg/ml。由相同的环状α1,4-糖苷键连接的D-葡萄吡喃糖单元形成的七元环。形成包合物。常用的络合剂。
氯丙嗪(C17H19ClN2S · HCl)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
引起网格蛋白网络在内涵体膜上的组装并阻止细胞表面上的被膜小窝组装。
溶于水和甲醇。抑制钙调蛋白依赖性的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激活。对白血病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和抗增殖活性。
金雀异黄素(C15H10O5)
胞膜窖介导的内吞作用
可逆性抑制酪氨酸激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