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差异.ppt
中国科大少年班
2008年3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外界公布了 少年班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30年来,少年班共 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 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
少年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届毕业生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 26.9%获得硕士学位。他们中约20%选择学术研究 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其中有93人拥有国内教授、 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许多人已成为国际 顶尖科学家,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少年班毕业生在 科学研究、IT、金融、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取 得卓著成就。
全纳教育的原因与困难
将特殊学生放置于特殊班级和学校里,并没 有发现在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上有任何优势。 当然,更多的理由是从哲学和人文关怀的角 度出发,这些孩子最终必须在正常的环境中 生活,因此,回归主流为所有儿童获得平等 的机会提供了途径。
在回归主流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获得大量的 支持。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付出更多 的精力,并承担更多的责任。
个性心理及差异
了解个性心理对管理的意义 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个体心理差异的原因 针对个性差异的管理:员工聘用与选拔
个性心理的概念与内容
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 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内容: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人的心理意识的倾向性,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 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出的特征。
为什么人们会对高智商的个体产生偏见?
首先,高智商并不能保证在学校取得成 功,一个原因是常规的教学不能满足天 才儿童的学习需要。
其次,高智商的儿童的某些行为并不能 被普通人理解,他们有时甚至会让其他 人包括教师感到难堪。
最后,人们喜欢用个案去推而广之。
个性特征与工作行为的关联
与工作行为有关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尊、控制点、目 标导向、内向与外向、场独立于场依存性等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相对而言更偏好另一种类型的目 标。学习目标导向,个体看重能否有新的收获;绩效 目标导向,更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绩效目标导向很可能导致一种无助的行为反应模式。 具有很强的绩效目标导向的个体,很可能在工作中逃 避挑战,在面临较难克服的障碍时表现平庸。
学校目标导向调查表
指导语:人们对学习的目的有不同看法,阅读下列陈述,并从下述量表 中选择一个数目,以反映你对该陈诉同意或反对的程度。 1=非常同意2=有些同意3=无所谓4=有些不同意5=不同意6=非常不同意 学习目标导向调查 1、我喜欢富有挑战性和困难的班级,能使我学的更多 2、我学习是因为我喜欢它 3、我喜欢能促使我更多思考的班级 4、如果能够学得更多,我愿意选择较难的课程 将1—4题得分相加 绩效目标导向调查 5、我认为在学习中获得高分显示你更聪明 6、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退出一门很难的课程也不愿得个低分 7、老实说,我确实喜欢像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8、我不情愿待在让我无法出色的班级中 比较两个量表的得分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倾向性。
个性心理基本特点:差异性、稳定性。
个体差异究竟有多大? —以智力为例
水平差异:智力超常(140以上)智力 中等(80-120)智力缺陷(70以下)。
类型差异:多元智力理论 性别差异:男人聪明还是女人聪明? 世代差异 :人类越来越聪明
智力的差异与因材施教
智力的差异客观存在,当幼儿进入正规学校 接受教育之后,这种差异在他们的学业成绩 上明显的表现出来。根据智力水平的差异, 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正常儿童,心理 迟滞和智力超常。
心理迟滞:美国心理迟滞协会认为,心理迟 滞是一种能力丧失,其特征是智力功能和涉 及概念性、社会性和实用性适应技能的适应 性行为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分轻度、中度和 重度三个层次。
轻度迟滞
90%心理迟滞的个体,心里迟滞的程度 相对比较低,智力测验分数处于50-70 范围内属于轻度迟滞。通过合适的训练, 这些学生可以达到3-6年级的教育水平, 尽管他们不能完成复杂的智力任务,但 可以非常成功的独立拥有一份工作,并 生活下去。
中度迟滞
35-50的个体属于中度迟滞,占心里迟 滞人数的5-10%,常规教育往往不能有 效训练这些个体获得学业技能,一般无 法跨越2年级的水平。
但能够学会一些职业和社会性技能,并 学会独自去熟悉的地方。他们一般需要 中等程度的监督。
重度迟滞
重度迟滞,智商为20-35,或极重度迟 滞,智商低于20,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能 力严重受损,他们基本没有或不具备语 言能力,对运动的控制能力也很差,可 能需要24小时看护,大多数重度和极重 度迟滞者都在专门机构里度过其一生的 大部分时间。
心理迟滞学生的教育
特殊教育:传统上将心理迟滞的学生安排在特殊教育 学校或班级
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尽可能的将心理迟滞儿童回归主 流教育体系,把异常儿童最大限度的融入到传统教育 体系,并为他们提供多种教育选择的教育方法。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 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 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 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 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 教育。
天才儿童的教育
天才儿童:在智力、创造性、艺术性、 领导能力或特定的学业领域中表现非凡 的儿童。
高智商儿童“不擅于交际”、“适应性 差”、“神经过敏”?
加速和丰富计划是促进天才儿童发展的 非常有效的方式。
推孟等人对150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长达40年 的追踪研究,发现除了更聪明之外,他们比 普通学生更健康、更具协调性、心理适应性 更强。此外,他们以令人羡慕的方式生活着, 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奖赏和声望,在艺术和 文学上做出了更多的贡献。例如,在他们40 岁的时候,总共写出了90多本书,375个剧本 和短篇小数,以及2000篇文章,200多项专利。 与非天才学生相比,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报告 出更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