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要点[1]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要点[1]

西方政治思想史备考必要(斜体的仅为了解)1.为什么城邦是产生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条件?政治思想作为政治思维活动的成果是人们政治实践的直接反映,政治实践是与社会公共权力相联系的,表现为国家政府权力。

政治思想的形成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也就是在在城邦形成时期希腊人摆脱了宗教神话的形式开始自觉地认识和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希腊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公民为主体、具有国家性质的早期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古代希腊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每个城邦都具有自己的个性,)西方政治思想是从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发展而来的,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在平民地位的上升的促进下不断改革,(三大改革)而改革也同时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和发达的公共生活,在这样的城邦里,血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萎缩了政治法律制度具有“契约”的性质,表现出的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一切都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带来政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更具有具有以城邦为题为中心的特征,因此西方政治思想产生,希腊的城邦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

(本时期主要思想家:泰勒斯:水是万物本原,毕达哥拉斯:万物都是数,赫拉克利特:晦涩哲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Logos(逻各斯)决定的,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哲学王···)2.简述基督教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①早期基督教公元一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形成,来源于犹太教的一个分支,这时的基督教是被压迫者的反抗运动,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其教义打破了原先犹太教那种狭隘的民族界限,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反抗罗马统治者的要求。

(早期的思想:鼓动人民反抗罗马统治者,主张所有基督徒一律平等,宣传千年王国的理想社会)②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从“宽容敕令”到“米兰敕令”,到“尼西亚宗教大会”,到“丕平献地”,基督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反动势力。

(淡化尘世生活,追求灵魂得救、鼓吹神权至上,要求国王服从教皇、宣扬人人平等,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③公元11~14世纪,是基督教正统教派天主教势力达到鼎盛时期。

神权政治在此时也大行其道。

④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天主教成为了众矢之的,渐渐改变了中世纪的强权地位,基督教分裂为新教、天主教以及东正教,教权渐渐让位于王权,最后到现代几乎彻底退出政治舞台作为精神寄托而存在着。

3.简述哈灵顿议会分权的思想。

(17世纪英国、独立派)①哈灵顿把财产看作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权力是财产的自然产物。

财产中最重要的是地产,国家的性质政府的形式是由地产分配的情况即“产权的均势”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那么他就是大君主,国家政体就为集权君主政体。

如果少数人(即贵族)一起占有大部分土地,那么政体就为混合君主政体。

如果全体人民都是地主那么它就是一个共和国。

)这是哈林顿分权思想的基础、来源。

②哈林顿基于财产多寡对政体的影响,提出了“均势“的概念,即财产上的均势,并认为这种均势是不可动摇的,分权原则基于财产上的均势,国家要通过改革来保证法律总是符合资产阶级理性的要求,在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国家中要保障法律制定的公平也要贯彻“均分与选择”原则,可以简单地认为均分为立法权,选择为执行权,这规定了权力的占有不能集中于一人。

③在此基础上,他建议建立两院制的代议制政府,上院由收入在一百磅以上的绅士与富人的代表组成,代表富有理性的绅士、富人阶级,下院由年收入不足一百磅的人民代表组成,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不过他所说的人民并不包括无产阶级和农奴,上院负责提出议案下院表决,两院都没有完全的立法权,还主张议员与行政官员的产生应实行秘密投票的方法,而且议员实行轮换制。

④总的来说,哈林顿的分权思想来源是财产对政权的影响,原则是“均势”概念和“均分与选择”原则。

方法为建立两院制的代议制政府,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中层新贵族利益。

4.波利比阿对罗马共和国政体的评论。

(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历史》)波利比认为罗马的混合政体模式是其强大的关键。

他认为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即是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暴民政体这六种政体前后相继依次蜕变和更替的过程,它们形成一个闭合更替的圆圈,而罗马人之所以能跳出这个被动的循环是因为它们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因素相结合,罗马共和国政体包含了这三种因素,它们使这三种制度下的各权力(执政官、元老院、民众)既互相牵制又互相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了相互的制约与均衡,不使任何一种力量过于强大。

三种因素或力量中,任何一个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其中一个要打破与其他部分的平衡,追求至高无上或优势权位,就会遭到其它两种力量的抵制,他们必须安于适当的位置。

因此,他认为难以发现比罗马政体更好的政治制度并且这种政体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均衡状态。

(波利比阿使用的混合政体概念不仅包括希腊人常说的各种社会集团和力量的混合与平衡,还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的混合与平衡,特别是后者,即国家权力体系各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是其的独特发现,这种制约与平衡才是罗马共和体制的本质特征。

)5.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①恩典论或原罪论: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负有自亚当传来的“原罪”(本罪:由于人们具有原罪,继承了始祖的败坏本性,达到道德行为当事人年龄是会继续犯罪,即为本罪),由于人的罪,注定应该受到上帝的“永罚”,但受上帝任意拣选出的一部分人可通过信仰基督而得救,其它人都无法逃脱受到惩罚的命运,人的主观努力是没用的,只能指望神的“恩典”,在现实中,他把一切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罪恶都说成是上帝对人的惩罚,所以反抗是无用的必须服从忍受。

②双城论:奥古斯丁区分了“上帝/天上之城”和“世人/地上之城”,人类始祖犯罪导致两座城的划分,两城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以不同的爱为基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式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是最高的善,世上之城的人们无论多富足都是悲惨的。

两城并不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③教权至上论:奥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社会组织,认为只有一个共同的忠诚纽带就足够形成一个政治上的共同体,他赋予教会以很高地位,指出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在人类历史上起作用。

教会本身是神圣的和正确的,人们必须皈依者个唯一神圣教会才能得救。

奥古斯丁力图使教会从国家的控制下获得独立,免受世俗权威的支配,要求世俗政府为教会的神圣使命服务,推崇教权至上。

6.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持什么观点?①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中。

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自私自利和贪婪的欲望是人的本性,自然状态下的人处于一种敌对状态,竞争、猜疑、名誉是造成敌对状态的主要原因,感情、理智的因素可使人类免于灭亡,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大于一切人的公共权力,使人们的安全得到保障,国家因此产生。

②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不是战争状态,而是自由和平状态。

人们在自然状态中平等享有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追求幸福,拥有财产等天赋权利。

生命自由财产不可剥夺让与。

但有自然状态有其缺陷,即没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没有公正的裁判者,没有权威性机构,因此成立政府是人民同意的结果,政府应当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③总之,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状态,人们签订契约交出了部分权利,这种社会契约导致法治与分权,并且统治者的权力是有限的,政府必须保护人民的权利。

但是,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战争状态,人们签订契约交出了全部权利,而社会契约导致的是君主专制,并且,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臣民必须服从主权者的意志。

7.简述洛克关于人的自然权利的思想。

①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即人的理性引导着全人类,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他认为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惩罚权、赔偿权,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这些自然权利人民并没有交给国家,它们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人们订立契约时,立约者交出的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被授予权力的人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的限制。

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自然权利,尤其是于保护人民的财产。

②在这些权利中,洛克认为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其他权利都以财产权为基础。

他从抽象的人的权利出发,认为财产权是人人都应享有的自然占有权利,并用劳动加以美化,但他所说的“人”并不包括广大贫苦农民,他们的劳动也不能使他们享有财产权。

洛克的自然权利不过是把私有财产权抽象为人的一般权利,并用自然法使其神圣化,而他的财产劳动起源论也不过是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制度作辩护。

8.霍布斯的《利维坦》主要理论价值是什么?《利维坦》是霍布斯的重要著作,在本书中,霍布斯充分表达了自己在政治方面的独特理论,本书认为凡是与公共和平安全相关的事务都属于主权内容。

其次,提出了主权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再次,根据主权的归属,霍布斯将国家分为三种政体形式:君主政体(推崇),贵族政体,民主政体。

另外,本书还认为经济生活的自由,自我保全是人民的自由权利,主权者的根本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生命和财产);主权者保护好其权力;主权者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

利维坦使霍布斯的政治学说更加系统化,是研究霍布斯政治理论的重要书籍,为后世研究政治提供了重要理论渊源。

9.简述孔斯坦关于立宪与分权的思想。

(19世纪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立宪政治教程》)①宪法的作用宪法是确定分权、赋予政府以合法性和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根本手段。

立宪制度是维护公民个人自由的一种政治制度。

②实行五权分立的立宪制度国家权力分为五个部分。

君主的职责是协调和节制其他四权,保持整个国家权力的平衡。

③实行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制度立法权属于议会下院,为防止雅各宾派专政现象再次发生,必须对选举权设置财产资格限制。

10.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①(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十三世纪的西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特别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繁荣,促使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形成,但新兴资产阶级无法同强大的封建教会势力相抗衡,反而向古罗马希腊文化中汲取养料,以此抨击天主教的神权教义,攻击教会的特权地位,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犯神权的旗帜下开展的这场斗争,造成了欧洲古典文化的再次发现与重新阐释,形成近代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运动②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否认神的权威提倡自由意志主张个性解放要求世俗享受反对禁欲主义歌颂知识和科学反对愚昧和无知,他们把理性、个人自由和和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一次来论证他们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追求自由与幸福的要求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