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轨枕)
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轨枕)
42
Ⅲ型枕分有挡肩和无挡肩两种形式,分别 简称为ⅢA和ⅢB型混凝土枕。
与Ⅰ、Ⅱ型枕一样,ⅢA型采用有螺栓扣件, 与弹条Ⅱ型扣件配套使用;ⅢB型枕采用预 埋铁座,与弹条Ⅲ型扣件配套使用。 长度为2.6m时为A、B型,2.5m时为a、b型。
43
第三节 我国其他混凝土轨枕结构特点
44
除主型的Ⅰ、Ⅱ、Ⅲ型混凝土枕外,我 国还有各类较多的其他型式的混凝土轨 枕,主要有: 用于区间的混凝土宽轨枕 用于道岔的混凝土岔枕 用于桥梁的混凝土桥枕
5
3.按使用地点分
普通轨枕 岔枕
桥枕
6
二、混凝土枕发展的原因及优缺点
7
1.混凝土枕发展的原因
优质木材的缺乏
预应力技术的发展 橡胶技术的发展
8
2.混凝土枕的优缺点
使用寿命 轨道稳定性 质量均衡性 线路弹性
9
三、我国混凝土枕的发展过程
1953年,开始 1957年,首批使用 1961年,弦61A 1965年,弦61 1969年,弦69,筋69,Ⅰ型枕定型
62
橡胶垫变形严重
63
木枕腐朽
64
木枕线路上因扣件阻力不够造成大轨缝
65
小半径曲线木枕地段的防脱护轨
66
曲线地段加设轨撑
67
木枕地段的轨距拉杆
68
设置石撑
69
设置弹性扣件
70
二、混凝土枕的问题及加强措施 ▼挡肩破损 ▼轨距挡板座上爬 ▼扣件断裂 ▼轨下胶垫破裂、变形 ▼接头病害突出
16
(2)设计技术条件 容许应力法设计。 枕上动压力150kN。 轨枕中截面承载能力170kN、轨下截面 承载能力210kN。 轨下截面正弯矩180kN.m、中间截面正 弯矩7.2、中间截面负弯矩-14kN.m。
17
五、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试验方法
18
1.轨枕静承载能力试验(三点弯试验)
21
第二节 我国主型混凝土轨枕结构特点
22
一、 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
23
Ⅰ型混凝土枕包括: 弦Ⅱ61A、弦61、筋61 弦65B 弦79、筋79型,84年定名为S1型(Ⅰ 型枕) 1981年停止生产。
24
Ⅰ型枕即为79型枕,配筋与69型枕相同, 外形与81型(Ⅱ型枕)相同,强度与69 型枕相同。
钉孔纵裂严重 枕中承载力不足 通过现行的静载检验值困难
34
S-2型枕:采用8φ3mm钢丝配筋的S-2型混凝土枕, 因钢丝的工艺性能欠佳,轨枕质量不稳定,已停止 生产。 YⅡ-F型轨枕:采用8φ7mm配筋,由于布筋不合理, 轨枕难于通过性能检验。 TKG-Ⅱ型混凝土枕:布筋合理,提高了Ⅱ型枕的 使用性能,但上排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略显不足。
71
混凝土枕挡肩开裂
72
轨距挡板座上爬
73
扣件折断
74
10mm轨下胶垫时的加强Ⅲ型弹条扣件
75
轨下胶垫14mm时的加强Ⅲ型弹条扣件
76
加强III 型弹条扣件的性能
弹条类型 III 型 弹 条 加强Ⅲ型 弹条 设计弹程 (mm) 13 14 单个弹条扣 压力(kN) 11.240 12.590 最大应力/ 容许应力 (Mpa) 1290/ 1300 1420/ 1600
32
(4)轨下断面承载能力提高13%,枕中断面负弯矩 承载能力提高40%。 (5)混凝土强度由C50提高至C60 (6)轨枕中段不需要再掏空,但不捣固。 (7)道床横向阻力约为9kN/枕,纵向阻力约为 15kN/枕。
33
Ⅱ型混凝土枕基本适应次重型及以下的轨道。随 着铁路运输条件的变化,Ⅱ型混凝土枕原有的某 些参数已不能满足轨道结构的发展要求。
10
1981年,弦81,筋81 1984年,Ⅱ型枕定型 1995年,TKⅢ型 2000年,Ⅲ型枕定型
11
四、我国混凝土枕的设计技术条件
1.Ⅰ型轨枕 (1)使用条件: 建设型机车,轴重210kN;运行速度 85km/h; 50kg/m轨道,铺设密度1840根/km。 (2)技术条件(缺)
23.7
58
岔枕的设计承载能力
截面部位 承轨槽处 非承轨槽处 截面疲劳承载弯矩(kN.m) 正弯矩 负弯矩 53.7 70.6 -47.1 -47.1
50年内,正弯矩失效概率为2%,负弯矩失效 概率为0.0014%。比Ⅱ型枕的设计可靠度 高得多(实际应用中没有如此高)。
59
主要结构特点
轨下截面:
P
⊙每1000根轨 枕抽样3根。 ⊙加载速度不 大于3kN/s,加 至规定值后稳 定3min。 ⊙承载时用5倍放大镜观 察受拉区有无裂纹。
19
60cm
中间截面:
P
60cm
20
2.轨枕疲劳试验 试验加载方法与静载三点弯相同。
试件6根轨枕,3根做轨下截面疲劳、3根 做中间截面疲劳。 最大加载为静承力的80%,荷载循环系 数0.2。疲劳加载次数2百万次。 试验结束时残余裂纹宽度不超过0.05mm。
35
新Ⅱ型轨枕:
161
100 244.44
主要截面的混凝土最 大预压应力值略有下 降; 混凝土保护层、预应 力钢筋净距均满足要 求。
165
设计承载能力满足荷 载弯矩的要求; 轨下和枕中的承载能 力分别提高6.9%和 14%;单根轨枕的计 算底面积增加 125mm2;单根轨枕 质量增加约22kg;
76型宽轨枕底面
51
8φ8.2预应力钢筋或60φ3预 应力钢弦,C60混凝土
465 470
170
550 550
150
轨下截面
枕中截面
76型宽轨枕断面及配筋
52
设计技术条件
(1)使用条件 电力机车、轴重230kN,运行速度160km/h。 (2)强度要求 轨下截面下弯矩31.1kN.m(Ⅱ12.4,Ⅲ18.0) 中间截面负弯矩-27.9kN.m (Ⅱ-9.61,Ⅲ14.0) 中间截面正弯矩19.6 kN.m (Ⅱ无,Ⅲ7.2)
48
主要类型
62型单孔及5孔宽轨枕 65-A型(钢弦)、65-B型(钢筋) 弦72型、筋72型 弦76型、筋76型
49
结构特点
200(Ⅱ2 30)mm 165(Ⅱ20 4)mm 150(Ⅱ16 5)mm
250cm
76型宽轨枕侧面
50
重量530kg/枕。
542mm(Ⅱ294.5、Ⅲ320)
厚度240mm,比Ⅲ型枕260mm略小 底宽300mm,比Ⅲ型枕320mm略小 8φ 8.2预应力钢筋,总张力432kN,比Ⅲ 型枕总张力422kN略大。 C60混凝土 Ⅲ型枕的可靠度应该比较高
60
第四节 轨枕的病害及加强措施
61
一、木枕的问题及加强措施
▼木枕线路的主要问题是容易腐朽,保持轨距的能 力不够。 ▼加强措施主要有:防脱护轨、轨撑、轨距拉杆、 石撑、采用弹打扣件等。
43 28 28 28 38
36
36 36 46
26
76 26 204.5
增加了12%握裹面积, 轨下承载能力提高6%, 枕中承载能力提高3%。
钢筋分布均匀,钢筋附 近的混凝土压应力小,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 预应力损失减小。轨枕 断面高应力区不易连通, 对轨枕受力有利。 37
6
165
在不改变Ⅱ型枕截面和 配筋率前提下,采用10 根φ6.25 mm的螺旋钢 筋,按梅花状排列。
29
二、Ⅱ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枕
型、 YⅡ-F型、 TKG-Ⅱ型、 新Ⅱ型等。
31
与Ⅰ型枕相比, Ⅱ 型枕的改变:
(1)外型尺寸不变; (2)J-2型的钢筋由4根8.2mm增加至6根,预应力 钢筋由4.24kg增加至6.17kg。总预张力由222kN增 加至330kN。 (3)S-2型的钢弦由36根3mm增加至44根,预应力 钢弦由4.995kg增加至6.105kg。总预张力由267kN 增加至327kN。
螺栓孔距214 120º 1/40 170 200 155 60cm掏空 250cm
69型轨枕侧面 25
端头变平,170变 为230 1/40 230 204
螺栓孔距214 120º
C50混凝土
165 60cm掏空 250cm
轨下厚度由200变 为204
中间厚度由155变 为S1的165, J1的175
45
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宽轨枕
46
概 况
自1957年试制试铺混凝土宽轨枕,至 1982年终止。 目前在线路上使用的宽轨枕线路约有 200km 因养护维修设备不配套,我国目前在用 的宽轨枕线路在陆续拆除,改铺主型混 凝土枕
47
宽轨枕的主要优点
重量大、线路稳定、道床受力小。 有效防止道床脏污,清筛周期可延长至 15年。 适应性强。 维修作业少,约为1/3-1/4。 整齐美观
预应力钢筋用10φ7mm压痕钢筋,重量 7.85kg/根(J-2型6.17)。
预应力钢筋总预张力422kN(J-2型 330kN)。
41
重量340kg/根(Ⅱ型250kg)。 道床横向阻力15kN(Ⅱ型9kN)、纵向 阻力24 kN(Ⅱ型15kN) 。 与Ⅱ型枕相比,轨下和中间截面的承载 力分别提高了43%和65%。
53
(3)设计方法 可靠度设计,寿命50年 50年内轨下截面正弯矩失效为8%,中间 截面负弯矩失效为10%。 失效标准,承载条件下裂纹宽度大于 0.3mm,不承载条件下裂纹宽度大于 0.0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