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导学重点《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二阶段学习包括十章: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第十章:外部性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第十三章:生产成本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第十五章:垄断第十六章:垄断竞争第十七章:寡头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1、什么因素决定一个国家进口或出口多少物品?2、谁从贸易中得到好处?谁由于贸易而利益受损?贸易的好处大于这些损失吗?3、如果政策制定者限制贸易,谁会得到好处?谁的利益会受损?限制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吗?4、限制贸易的观点有哪些?它们正确吗?介绍复习第三章:一个国家在一种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说它能以比其他国家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这种物品。
国家间能从出口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贸易中获益。
现在我们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这些收益来自何方和谁会得到这些收益。
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PW = 物品的世界价格, 一种物品在世界上所通行的价格。
PD = 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
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出口这种物品。
如果PD > PW,该国在这种物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将会进口这种物品。
小型经济假设小型经济是世界市场的价格接收者:它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并不总是如此,尤其对于美国。
但这可以简化分析,其基本结论也不会改变。
当小型经济参与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PW 是唯一的相关价格:没有一个卖者会接受低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她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卖出物品;没有一个买者会支付高于世界价格的价格,因为他可以在世界市场上以世界价格买进物品。
总结:贸易的福利效应。
不管一种物品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会产生赢家和输家。
但赢家的收益大于输家的损失。
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消费物品的多样性;生产者将面向一个更多的市场,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国外的竞争可以减少国内企业的市场势力,从而增进总福利;贸易加强了思想交流,有利于世界范围的技术扩散。
那为什么还会反对贸易?复习第一章的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是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如果贸易的赢家补偿输家,补偿之后赢家的状况仍然比之前更好。
然而,这种补偿很少发生。
输家常常集中在一个小团体,我们能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
而收益则由许多人共享,单个人的收益很小,甚至根本看不到贸易有什么收益。
因此,输家更有激励去组织和游说对贸易添加限制。
关税:限制贸易的一个例子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
例:棉衬衫。
PW = $20。
关税: T = $10/每件。
消费者必须为每件进口衬衫支付$30。
因此,国内生产者可以对每件衬衫定价$30。
一般而言,国内买者与卖者都面临相同的价格。
进口配额:限制贸易的另一个例子进口配额:对进口物品的数量限制。
进口配额和关税的作用很相似:提高物品价格,减少进口物品的数量,降低买者的福利,增加卖者的福利。
关税为政府创造收入,而配额为进口物品的外国生产者创造利润,因为他们可以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卖出物品。
或者政府可以通过拍卖进口物品的许可证来使外国生产者的利润变为政府的收入,但通常政府并不这样做。
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1. 工作岗位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
经济学家的回应:总体失业并不因为进口增加而上升,因为一些由于进口而损失的工作机会会被出口行业工作机会的增加来抵消,即使所有的物品都是国外生产更便宜,国内只需要在一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有一个可行的出口行业,并从贸易中获益。
2. 国家安全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往往会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防止战争期间进口物品的依赖是重要的。
经济学家的回应:对于国家安全的合理考虑,保护关键行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生产者可能夸大了他们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以此来获取与国外竞争者竞争时的保护政策。
3. 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有时认为,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行业的成长。
等到这些行业成熟了,它们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
经济学家的回应:政府难以决定哪个行业最终能与外国企业竞争,并且保护这些行业的收益是否真的大于消费者因贸易限制而遭受的损失。
除此之外,如果一个企业能在长期中盈利,它就应该能够承受暂时的损失4. 不公平竞争论:生产者认为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具有不公平的优势,比如政府补贴。
经济学家的回应:太棒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进口由其他国家纳税人补贴的便宜的产品。
我们消费者的收益将超过生产者的损失。
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例如:美国政府可以威胁对法国葡萄酒进行进口限制,除非法国政府取消对美国牛肉的配额:经济学家的回应:假如法国政府拒绝,那美国政府将只有两个坏的可能性:A) 限制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而这将减少美国的经济福利;B) 不限制法国葡萄酒的进口,而这将会减小美国政府的威信。
贸易协定一个国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自由贸易:1)用单边的方法减少自己的贸易限制2)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多边协定来减少贸易限制。
贸易协定的例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1993;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执行贸易协定,解决争端。
内容提要:1、如果一个物品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这个国家将在有贸易时出口这种物品。
贸易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并增加总剩余。
如果一种物品在没有贸易时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那这个国家将在有贸易时进口这种物品。
贸易会减少生产者剩余,而增加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
关税使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也增加了收入,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
2、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治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尽管这些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有些道理,但经济学家相信,自由贸易通常是一种更好的政策第十章外部性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外部性?2、为什么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结果无效率?3、什么公共政策能够解决外部性问题?4、人们有时如何自己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介绍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市场通常是一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并最大化了总剩余。
一种市场失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外部性有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之分,这取决于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由于自利的买者与卖者忽略了他们行为的的外部成本或收益,因此市场结果没有效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工厂对空气的污染;邻居的狗叫声;深夜里邻居吵闹的立体声;建设工地的噪声污染;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驾车时打电话使路人更不安全。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卖者征税$1/每加仑使卖者的成本= 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 社会均衡。
(对买者征税也能达到相同的结果;市场均衡量等于社会最优量)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仅保护你自己,而且也保护在你之后到沙拉吧或者生产部门的人;研究与发展创造出了别人也可以使用的知识;人们上大学提高了教育水平,并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包括: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正外部性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低于社会最优数量,增加一单位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它的成本;高于社会最优数量,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成本高于它的社会价值。
外部性的影响:总结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外部性内在化”,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两种方法:1)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
例如:限制排放的污染数量;强制企业采取某种技术来减少排放量。
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
例如: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它是以最早主张采用这种税收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1877-1959)的名字命名的。
理想的矫正税= 外部成本。
对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其他税收与补贴会扭曲激励,并使经济远离社会最优数量。
矫正性税收与补贴使私人激励与社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到他们行为的外部利益与外部成本,使经济向一个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的成本不同。
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会减少污染,进而降低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这是没有效率的。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矫正性税收给企业以激励,使他们减少污染,只要减少污染的成本低于税收。
如果清洁技术可用,税收给企业去采用这种技术的激励,作为对比,管制并没有给已经减少一定数量污染的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
矫正性税收的例子:汽油税汽油税的目标在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1)拥挤。
你驾车越多,你对拥挤的贡献便越大。
2)车祸。
一辆更大的车在车祸中造成的损害也更大。
3)污染。
燃烧矿物燃料会排放出温室气体。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
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出售他们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成本高的企业可以购买污染许可证。
结果: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降低污染成本低的企业。
矫正性税收与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像大多数需求曲线一样,企业对污染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
矫正税税收增加了污染的价格,因此也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
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也同样的效果。
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的位置时,这种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
对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的批评一些政客以及许多环保主义者宣称:没有人拥有“购买”污染的权利,也不能对环境标价。
然而,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清新的空气与清洁的水的价值必须与它们的成本进行比较以市场为基础的方法降低了保护环境的成本,因此能增加公众对于清洁环境的需求。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比如:“金科玉律”。
慈善行为,比如:西拉俱乐部,市场的参与者与受影响的旁观者之间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