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过程,是
词汇和概念之间的移情及转换表象。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隐喻是一种
常见而传统的方式,是人们将抽象的概念用一种趣味性的方式来描述,以达到口头描述的目的。
认知语言学家以Jerome Bruner和 Gilles Fauconnier的理论为
基础,提出了三个概念:原始场、目的场和联合场。
原始场指的是有
关被描述的对象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指主体眼前有关某个物体的信息
或经验。
目标场是指有关隐喻表达或推断所形成一种假设的场景,这
些假设受到原始场的触发。
联合场是指将原始场和目标场建立联系的
概念,它包括相关的语义,即在原始场和目标场之间的语义关系,通
常可以使用一般的比喻、隐喻或移情等方式表示。
据此,隐喻理论可以描述为一种将有关语义从一个场景转移到另
一个场景的语义转换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认知场景的转换是隐
喻就是意义转移的一种表现,并且比其他形式的比较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因此,隐喻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并且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沟通效率。
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概念,而且可以让抽象的概念更具可视性。
隐喻也可以帮助人们以一种
有意义的方式来描述一件事,从而使概念更具可接受性,促进更多的
交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