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者的社会支持体系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构成
在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中级存在着不同性质的支持主体, 一般而言,这些主体包括家庭、亲朋好友、社区、社会非营 利组织、政府以及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根据不同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与具体的社会支持 网络所提供的社会支持是不同的,家庭给残障者提供的支持 与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在具体内容上具有不同功能。
目
录
一、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含义 二、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目标 三、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含义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是指残障者从家庭、 亲朋好友、社区、社会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 等支持者那里获得情感、物质、信息、及陪 伴等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网络。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目标
一般而言,根据残障者的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社会 性需要,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大致目标应该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理功能康复 ②消除从前的失败主义依赖心态,树立自主意识 ③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表达及应对的能力 ⑤自理日常生活及帮助少许家务 ⑥职业能力 ⑦参与社会事务,担当公民责任 ⑧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
二、残障者扶助的法规
中国队残障者权益保护与扶助体现出在出台的诸多法 律法规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 《教育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个人所得税 法》、《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 法律法规中详细对残障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障性规 定。这些涉及残障者的众多法规构成了中国残障者扶 助与权益保障的特色法规体系。《宪法》从国家根本 大法的高度对残障者的康复、劳动就业、教育以及其 他各项权利做出了规定。其中,《残疾人保障法》是 专门对残障者各项合法权益进行保障的法律;《残疾人 教育条例》专门对残障者的教育进行规范与保障。
残障者社会支持网络 具体构成
1)家庭 (2)亲友与邻里 (3)民间非盈利组织 (4)社区服务 (5)政府 (6)社会工作者 (7)志愿者
(
第三节 残障者扶助的政策和 法规
一、残障者扶助的政策 1、含义: 残障者扶助的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残障者群体的 基本生存、发展以及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活动的权利而 制定的各项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残障者扶助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
3.残障者的教育
4.残障者的社会保障
《宪法》赋予了残障者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取物质帮 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的权利。《残疾 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要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 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在该法第六章 专门规定了残障者的各项福利。
I. II. III.
救济与供养 保险 福利安养机构与特别照顾
二,社会支持的含义
最初的概念
在20世纪70年代,由精神病原学最先引 入和使用的概念,旨在研究社会支持与 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社会支持的定义
社会支持:
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社会支持既 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 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
社会支持的概念的主要取向
一,功能取向的社会支持 1,帮助人们策划资源的活动 2,处理有关情绪问题的活动 3,为特殊压力的个人提共物质和认知支 持
二,结构取向的社会支持
1,将结构取向视为一种网络结构,以此 来审视社会支持 2,进行网络分析,将社会支持看做整个 网络的资源的流动 3,不同的规模;密度;中心性所具有的 的社会支持强弱也不同
三,主观评价取向的社会支持
1,认为社会支持应该由个体主观认识和 评价来确认 2,建立在一种常识之上; 3,当个体感触较深时,建立保持的社会 网络就越好
四,互动取向的支持
1,情景关怀 2,工具性支持 3,信息以及赞扬
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一,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机 制 1,主效应模型
2,缓冲器模型
二,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1,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 支持
2,不同的类型的网络结构具有不同的社 会支持
第二节 残障者的社会支持 网络
无障碍设施 理解与互助 助残日
7.残障者合法权利的保护
《残疾人保障法》对残障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进行 了保护性的规定。残疾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 《残疾人保障法》做出了如下相关规定:
I. II. IIபைடு நூலகம்.
申诉予起诉 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 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
基本生活保障与日常生活照顾服务的政策 康复服务与医疗保健的政策 教育的政策 就业的政策 方便残障者行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障政策 组织建设的政策 文化娱乐与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政策 残障者权益维护的政策
3、中国残障者扶助的政策概况(具体内容参照书 本内容P126)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队残障者给予了高度重视,1956 年,中国盲人福利会和中国聋人福利会在周恩来总理的指 示下归入内务部领导,进行了长期对盲人、聋哑人进行政 策扶助的活动与探索。“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残疾人 政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基本陷入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中国残疾人政策得到恢复发展。1984年,中国 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即被联合国国际康复 回吸收为正式会员,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并促进了中国残 联的产生。
以下详细内容请参照书本P127-132
1.残障者康复
《残疾人保障法》对残障者的康复分别从职责与指导 原则、组织实施、人员培训、用品用具做出了详细的 规定。具体如下: 职责与指导原则 组织实施与人员培训 特殊用品器具
2.残障者的劳动就业
涉及残障者劳动就业的法规有《宪法》、《劳动法》 以及《残疾人保障法》。
残障者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一节 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
一,社会支持研究概述 对社会的研究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对精神病原学最 先引入和使用的概念,旨在研究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 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一般将网络社会支持当作可以 帮助个人应该对日常生活问题中的问题或者危机以及 增进个人健康和幸福的幸福的网络资源,自20世纪60 年代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社会网络的研究作为 一种独特的理论与方法逐渐成为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分 支领域,其 成果被广泛的运用到社会学的众多领域, 其中社会支持网的研究是社会支持网的重要内容之一
5.残障者的文化生活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鼓励、帮助残 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 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I. II. III.
指导原则 具体措施 鼓励创造
6.残障者的社会环境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逐步创造良好 的环境,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
I. II.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