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研究中央财经大学满向昱朱曦济郑志聪 1【摘要】本文首先梳理和总结了世界各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保障内容和特点;其次分析了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并通过与外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对比研究,揭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最后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提升残疾人的教育水平来实现“提高就业、消除障碍、促进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保障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ocial SecuritySystem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Man Xiangyu Zhu Xiji Zheng Zhicong(School of Statist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Abstract】The paper firstly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modes,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the world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in China, and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we reveal the issues and gaps in our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disabled people;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with Twelfth Five-year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in China, we come up with our proposals to improve our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particular, to improve employment, remove obstacles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b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edu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Keywords】Disabled Pers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Employment Security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也是文明和谐社会最应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与正常人相比,残疾人由于自身的身体残缺与功能障碍,融入社会的程度低,获得的机会少,导致残疾人群体的收入普遍偏低,生活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

因此,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障和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中外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发现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与全国人民一起携手奔向小康。

1满向昱,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朱曦济、郑志聪,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外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概述(一) 残疾人社会保障模式纵观世界各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其责任主体、保障内容及力度各有不同。

但就责任主体看可归结为以下三种常见模式:1. 政府主导型福利式社会保障体系该模式将社会保障看作是政府的责任,其保障体系庞大,福利内容丰富,保障可谓“从摇篮到坟墓”,以英国最为典型。

英国政府为残疾人制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多种多样,包括对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各类补助,主要有残疾生活补助、看护补助、独立生活基金补助和照料提供者补贴等,目的是帮助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残疾人还可以享受残障就业支持津贴、收入支持补贴、无障碍改造补贴及免税等社会保障以及各种专门服务。

目前英国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家庭可以获得一项或多于一项的社会保障项目。

无论是从时间与空间层面,还是物质与精神层面,英国福利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成员的保障都很充分,但也存在如下弊端:①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过大,财政不堪重负;②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社会保障水平难以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③滋生懒汉,一些素质较低的人会利用这样的社保制度逃避社会责任。

2. 社会主导型保险式社会保障体系该模式以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仍然会为民众提供一般性的保障措施,但其主要作用是规划协调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力图建立以企业和劳动者为核心的社会保险体系。

德国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最早的国家,也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德国,根据残疾人残疾等级及致残原因的不同,其保障主要由不同的社会保险基金负责,包括工伤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疾病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战争伤残赔偿、一般伤残待遇或残疾人过渡津贴等;该模式使企业的责任和负担加重了,但政府在该模式中的经济压力明显减轻,能够更好地配置和协调企业的责任和负担。

3. 多元化共参式社会保障体系该模式以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主要方式,其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等多元化,以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发达,以共同参与为主要方式,联邦政府、州、地方政府、企业、民众、非政府组织等都是社会保障的主体,管理与运作方式多元化,资金筹措多渠道。

在美国,由联邦政府制定总的社会保障政策,为残疾人提供了退休养老、老年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为其提供抚养未成年子女、医疗、保险、食品、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补助。

除此之外,美国更强调福利制度的非国家因素,让个人、家庭、社区、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慈善团体、基金会等举办社会福利项目,鼓励残疾人个人进行养老储蓄、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各种保险等。

(二) 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世界各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一般是以残疾人的需求为前提构建保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 残疾人生活保障生存是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要求。

残疾人因残疾面临着种种生活困难,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残疾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因此,生活保障是各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内容,社会救济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均可以按月领取社会救济金。

2. 残疾人医疗和康复保障康复是残疾人回归正常生活的最佳途径,也是残疾人最大的愿望。

许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采取提供医疗补助、建立康复工程项目等方式,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和康复过程。

如在瑞典,医疗和残疾人康复有机结合,并且全部由国家予以保障。

3. 残疾人就业保障就业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产和竞争是残疾人自助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可以提升残疾人的竞争力,为残疾人提供长期保障;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减轻政府、企业、家庭等各方面的负担。

许多国家都对残疾人提供工作建议、工作介绍、就业培训以及课程补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提供税收优惠,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施贷款担保、资金援助、税收扶持等政策,对丧失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无行为能力补助。

除了提供就业援助外,有的国家还颁布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条例,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权利。

如美国残疾人法案规定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4. 残疾人教育保障基于平等的思想,残疾人应当拥有与正常人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程度关乎残疾人的就业,决定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因此,世界各国均将教育福利纳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具体的措施包括开设针对特殊残疾人的学校,在普通教育体系下接受部分残疾人,不仅注重融合式教育,同时强调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给予特殊辅导,保证残疾人的基本教育水平。

此外,有些国家还对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补助。

如在英国,残疾人除享受其他学生可申请的各种教育津贴外,还可享受免税的残疾学生补助,以弥补残疾学生因为身体健康状况而产生的额外开销,包括购置学习用特殊装置、支付学习助理费用、额外的交通费用以及其他一些费用等。

5. 残疾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的便利条件,例如无障碍建设等,有助于残疾人更好得适应环境,融入社会。

例如,美国在1990年后相继出台了《美国残疾人法(ADA)》、《电信法》、《康复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城市道路、建筑物、文化体育场所、住宅社区和公共交通等均需建立无障碍设施;办公设备、电子产品和通讯工具等均采用无障碍技术;瑞典政府于2000年制定了“瑞典更加无障碍”行动计划,推出的无障碍建设不仅包括室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还包括信息、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无障碍,要通过适用于所有人的一体化设计,建设一个无障碍的瑞典,以保证任何人都不会因残疾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三)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广,不仅包括最低层面的社会救助,而且包括医疗、康复、就业、教育、社会公共服务等高层次的保障内容,能够满足残疾人生存、生活甚至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标准,解除了残疾人的生活之忧,充分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经济关怀和人文关怀。

具体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共性:1. 注重“造血”型保障政策在社会保障的对象群体中,残疾人群体是最弱势的社会群体,有着特殊的生存困难。

简单的社会救济(即“输血”型政策)难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的生活,残疾人更加需要的是深层次的、长久性的社会政策。

目前西方各国多从人本主义层面来制定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重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注重保障残疾人的教育和就业(即“造血”型政策),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能力。

例如,1920年的美国《职业康复法》规定为伤残军人提供职业指导、培训和技能开发服务;1935年美国实施《社会保障法》,规定由州政府开展有关残疾人的就业培训,联邦政府对州政府提供财政援助;1956年推出的包括老年、遗属、残疾保险的OASDI 计划中,联邦政府进一步扩大了对残疾人的就业保障,激发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提供各种保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