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练习

1. 一个厚壁钢瓶内盛有油,对油施加高压后,虽然瓶壁没有裂痕,但瓶内的油会

从钢瓶壁渗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3.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

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

4-12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

4-12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4.人们发现,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的表面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

>

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质量的测量

1、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3、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难)

① 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 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

④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如图 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 ________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 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

!

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

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

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 m=ρv v=m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水银的质量为×103千克,

-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密度的测量(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测量原理:ρ=m/v

(a)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m

③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记 V1

④将石块用细线拴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 V2

⑤计算石块体积 V = V2–V1

⑥计算出石块的密度ρ=m/(V2–V1)

(b)测量盐水的密度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在烧杯中盛一定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为V

④称出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⑤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m = m1 – m2

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1 – m2)/V

5、密度计算的格式:

解 写公式 代数据(单位) 计算结果 答

6、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如图 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 __ 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 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

}

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

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 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物质的比热(重、难)

1、 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

2、热量:物体吸收和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符号:Q,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不仅与温度升高多少有关,还与质量的大小和物质的比热有关。

3、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Q = Cm(t2-t1)

(t2-t1)--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 m 表示质量

4、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5、水的比热的应用。

1、用冷水冷却物体(冷却剂)

2、热水供暖----冬天的散热器用热水取暖

3. 调节气候作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变化不大

练习

1.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牛奶放

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的过

程中,水 _____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___;牛奶 ____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2. 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如寒冷、饥饿、缺水等。表 4-9

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存活的时间。

.

(1) 表 4-9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2) 该因素会威胁人生命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人的正常体温为 37℃左右)

(3) 根据表 4-9中的数据,如果在海水温度为 16℃的区域发生海难,结束搜寻

落水人员的行动离海难发生的时间应不少于几个小时

3. 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一样大,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大,则( )。(本题可多选)

A.放出相同的热量,铁块温度降低较多

B.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较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4. 在比较不同地区一天之内昼夜气温的变化时,人们发现通常的情况是:内陆地区

(特别是沙漠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气温的变化较小。你能解释这个

现象吗

熔化与凝固(重、难)

、基本概念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固态--液态 液态---气态 气态---固态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液态--固态 气态--液态 固态--气态

二 、具体讲述

定义一: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晶体。另一类像松香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作非晶体。但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定义二: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定义三: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一个方法:水浴法加热(使受热均匀)

%

晶体:排列整齐、规则。(自然条件)有固定熔点。

固体

非晶体:排列没有规则,受热时,随温度升高,会变软,没有固定熔点。

晶体熔化凝固曲线: (重、难)

练习

1. 铁锅可以用来熔铝,铝锅不能用来熔铁,这是因为( )。

A.铁的传热比铝快 B.铁的硬度比铝大 C.铁的熔点比铝高

2. 铜的熔点是 1083℃,温度为 1083℃的铜处于

3. 将某种固体物质持续加热,记录的时间和对应的温度如下表:

由表可见,该固体的熔点是 ___ __,它可能是 ______。

4.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

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汽化与液化(重、难)

一、汽化(蒸发和沸腾)

1、蒸发

定义一:只在液体表面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

定义二: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越快,蒸发得越快。

定义三: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不同。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液体由于蒸发温度降低后,会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物体温度降低。

2、沸腾

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③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定义一: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定义二: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液化

~

气体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 固态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液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