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批评原理复习整理

文学批评原理复习整理

精神分析批评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于作家,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层心理阐释和分析评价的一种批评模式
新批评相关内容
1.什么是新批评?
20世纪20至50年代英美批评界影响较大的一支批评流派,得名于美国约•兰塞姆所著论文集《新批评》(1941)。这部文集赞扬托•斯•艾略特等人的批评见解和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称之为“新批评”,以别于19世纪以来学院派的传统的批评。
批评方法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的方法:思维方法
中观层次的方法:理论范式
微观层次的方法:解读技巧
文学批评的任务:
分析,描述,评判文学现象,为作家的创作提供参考
分析,描述,评判文学现象,为读者的阅读,欣赏提供参考
在文学现象与文学理论之间架设桥梁,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提升丰富文学理论
通过对文学现在的分析丰富人类的思想
13.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以弗洛伊德及其弟子的传统精神分析学为代表,侧重研究作者,读者和文本中的个人无意识心理,包括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弗洛伊德的理论扩展到更深广的集体无意识或群体无意识等。
第二阶段是20世纪初50年代美国的霍兰德为代表的读者反映精神分析批评为代表,把读者的个人反映作为精神分析的对象。《读者反映动力学》《后现代精神分析》
8.社会历史批评关注的问题:
社会历史批评十分关注和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性和思想性,它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现实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
文学观:
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
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
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
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特点:
注重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联系,着力考察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它对社会,历史所发生的影响。
7.布迪厄,文学场115
“文学场”即“文学生产场”(the Fiield of literary production),是人类学、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2-2002)将结构和历史视野辩证统一起来的一种文学观,是他医治形式主义文学观放逐历史和行动者,以及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学观遗弃文学自主性的一剂良药。
自我:自我是协调本能要求与现实社会要求之间不平衡的机能,按“现实原则”活动。
超我: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能够察觉并可以认知的心理内容。可以直接表现为语言,具有逻辑性。
前意识:指当时需要时就能变为意识的那种心理材料。它不像无意识那样处于被压抑状态。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
“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情节即恋父情节,是作家心灵冲动的最深层。
文艺接受:分享与满足无意识欲望
6.精神分析学批评的实践:
揭示作家创作的深层动机和无意识心理
解析人物的人格结构和深层心理活动
阐释文本深层的象征内涵
7.精神分析学的评价?(优点和不足?)
优点:
将文学批评的视野引入人类的深层心理,使人们注意到作家的无意识心态,作品里所体现或暗示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读者的欲望和快感,
本能动力论:本能与原欲——生物学的眼光
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论:人类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梦的解析:梦的四种运作方式:凝缩,移置,象征,润饰
本我: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中,它主要由本能性的冲动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
无意识:包括所有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的心理材料。无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深层,使人们难以察觉和认识的部分。只有转化为语言,才能被人意识到。
5.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文艺的本源和本质:性冲动和升华
一切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意识的性冲动,艺术家借助于创作的无意识本能冲动使力比多压抑转移到作品中去。
弗洛伊德借用升华这一术语,用来比喻自我冲动在文学创作中的提升和转化为高尚目标的表现。文艺的本质就是无意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
注重作家与他所生活,创作的时代环境的关系,并以此为背景去分析和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注重文学的社会效果和社会教育功能
9.文学批评的定义: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批评:分析阐释评价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作家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理论文学传播文学批评本身
2.作品与文本有什么不同?新批评与旧批评有什么不同?
文本,是指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文学角度说,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Message)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Sentence)、一个段落(Paragraph)或者一个篇章(Discourse)。
3.新批评的理论观点:
本体论批评(文本与世界,两种谬见)
丹纳沿着赫尔德,斯达尔夫人的方向,继续讨论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英国文学史》的序言中,丹纳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
3.三个总体:社会生活,文学思潮,作家的全部作品
4.车别杜指的是:
车:车尔尼雪夫斯基
别:别林斯基
杜:杜勃罗留波夫
他们明显的超越了丹纳,他们所运用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有三大特征:以思想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是由不同的社会要素连接而成的,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场域就像一张社会之网,位置可以被看成是网上的纽结。位置是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的前提,“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因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和权利。
对20世纪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渗透
不足:
唯无意识论而抹杀了意识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神分析学把文学阐释为性欲的象征世界也是对文学的狭隘理解
研究方法上大都只是主观猜测,缺乏科学性
缺少对文艺的审美价值的正确判断标准
8.精神分析学的历史起因:
弗洛伊德称使用“自由联想”和释梦相结合的“讲述治疗”为“精神分析法”,由此而创立了一整套关于无意识和梦幻的学说,简称精神分析学。他于1900年出版的《释梦》,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形成。
10.文学批评的性质:文学性,科学性,人文性,创造性
文学性:以文学欣赏为基础,对文学作品文学性的描述,批评文体具有文学性
科学性:具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与综合,批评具有客观性
人文性:以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为终极目的
创造性: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创造性的阐释
文学批评的标准:批评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
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
基本操作:
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解释
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
考擦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
评价:
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
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
文艺本体:幻想和白日梦的象征体
弗洛伊德把文艺看作是一种与现实对立的幻象,是文艺家为人们创造的各种欲望的替代性物品,可以缓解人们各种不切实际的本能冲动与精神痛苦,对人的精神心理起着麻醉和调节作用。因此,文艺的本质是一种象征,它是一个审美化的过程。
文艺创作:本能冲动的改装
作家和艺术家把本能冲动的幻想,通过改头换面和隐藏,来减少白日梦的自私的痕迹,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变成公共和社会允许的内容,将个人的化为社会的,将特殊的化为普遍的,从而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实现了自己的性冲动,也让读者在没有任何嘲笑的情况下尽情欣赏自己的幻想。艺术形式具有防御作用。
5.法国斯达尔夫人:1800年,斯达尔夫人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6.戈德曼的发生论,结构主义
法国文艺理论家吕西安·戈德曼倡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社会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支。其理论特色表现在:在价值立场上,它融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在方法论上,它坚持文本结构分析和社会历史结构分析相结合、理解和解释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既克服了形式主义批评的"非历史化",又克服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泛文本化"倾向。简而言之,戈德曼文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科学和人文、历史和审美之间的辩证综合。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的这种特质,正好与当代文论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吻合。因此,它可以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乃至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和道路。
绝对性:有些标准具有永恒性,如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真理,公平,正义,自由的追求
相对性:随着时代而变化,随着文学现象而变化,随着批评主体而变化
11.文学批评的方法:
定义:批评方法是指批评的思维方式与理论方式,是批评主体走向文学现象的途径
批评方法既与文学作品的特点有关,也与人类的思维方法有关,随着人们对文学现象认识的深化,批评方法也会不断变化。
2.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作品有哪些?
《癔病研究》《释梦》《日常生活的生理病理学》《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本我》《文明及其不满》《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3.什么是精神分析学批评?(作家,作品,读者)
建立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之上的一种文艺批评模式。精神分析产生于本世纪初,是由奥地利著名医生弗洛伊德开创的。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人是受着深藏于潜意识(人类心理机制中与意识对立共存的另一个系统)中的本能欲望(主要是性欲)的支配的,人的人格系统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中的本能欲望总想得到释放但总是受到理性化社会化的超我控制下的自我的压抑,文艺便是本能得不到满足而转而他求后所形成的升华、补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