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调
引言——综述
Lau等(1997)则将需求预测下的供应链生产和订购 策略扩展到了一次生产两次订购的情况。 Donohue(2000)将需求预测下的供应链引入到了两 次生产和订购策略的情况,并通过退货契约实现了 对供应链的协调。 Chen等(2001)针对两次生产和订购模式下的供应 链的生产和订购决策也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开展了 相应的研究。 丁利军等(2004)将Donohue的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 扩展,研究了退货与滞销补贴两种契约在两次生产 和订购模式下的供应链中的协调。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半导体产业 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加大。 电子半导体产品的生产投资成本高而且产品 价格下跌快,生命周期比较短,因此产品的 需求不确定性较高。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环境下,要求企业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要越 来越快,因此如何在服务质量与生产成本之 间寻找平衡成为实业界和理论界所共同关注 的一个新热点。
模型描述——约束条件
3 基本的报童模型( Newsvendor )
4 基于期权的集中决策型供应链
第二阶段的最优生产量
5 基于期权的合作型供应链
在合作型供应链中,供应商通过设定相应 的契约参数激励零售商产生协作的愿望,使 其决策接近或者是达到集中决策型供应链中 的决策情况,从而达到供应链的协调。
双重边际化效应
由于供应链不同阶段成员的目标可能 发生冲突,即双重边际化效应。双重边际 化效应是指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在决策时 只考虑各自的边际效益,而不考虑供应链 中其他成员的边际效益,只要供应链利益 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时单方决策影响到市 场需求,进而导致每一方获利减少,就可 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双重边际化”,这 是供应链成员不合作的结果。
5 供应链协调方法
使激励与目标保持一致 提高信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中控制供应链 供应链契约协调
二、文献汇报(参考文献)
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契约式协调模型(郭琼, 系统工程,2005) 基于需求预测的供应链期权式契约协调 (佟斌,系统工程,2006)[主要汇报] 基于报童模型的两级供应链回购契约协调 研究(刘家国,中国管理科学,2010) 基于期权的报童模型研究(陆永明 ,商业
Hewitt(1994)指出供应链网络协调涉及计划、控制和调整企业内和企 业间的物流过程。
Romamo(2003)定义协调是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决策、通讯和交互 的模式,可以帮助计划、控制和调整供应链中所涉及的物料、零部件、 服务、信息、资金、人员和方法之间的交流,并且支持供应链网络中关 键的经营过程。 庄品(2004)指出供应链协调就是基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物流、资金流和 信息流等要素设计适当的协调激励机制,通过控制系统中的序参数,有 效地控制系统的整体,使之从无序转换为有序,达到协同状态,最终实 现系统的整体效益大于各部分子系统的效益之和。 陈虹君(2007)把供应链协调指为使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能 无缝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生产、供应 和销售等环节的不确定性,以及消除因供应链的各成员目标不同而造成 的利益冲突,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零售商的决策
供应商的决策
供应链协调
供应商的价格政策必须满足条件(21)和(26),以激励零售 商在合作型供应链中两阶段的订购量分别与集决策情况下的两 阶段订购量相等,从而完全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谢谢!!!
牛鞭效应
顾客
零售商
批发商
制造商
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信息在不同阶段传递 时的扭曲,即牛鞭效应。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 应链管理中,每个成员在决策时都在利用来自 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预测和向上游企业订货。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是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在 向上游企业传递时发生的放大现象,这种现象 对于离终端顾客最远的企业成员影响最大。牛 鞭效应形成的本质是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 对抗性,不能保证有效地信息共享。
模型描述——参数变量描述
r:单位产品的零售价格 w:供应商出售给零售商的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 c1:第一阶段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c2:第二阶段单位产品的 生产成本 c0:单位产品的期权购买价格、ce:单位产品的期权执行价格 M:零售商的期权购买量、m:零售商的期权执行量 vs:单位产品在供应商处的残值、vr:单位产品在零售商处的 残值 p: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单位产品的缺货损失 Fe(xe):需求预测信息xe的分布函数、fe(xe):需求预测信息xe 的概率密度函数 F(x|xe):需求x的条件分布函数、f(x|xe):需求x的条件概率 密度函数
2 模型描述
供应商首先发布产品的批发价格、期权的出售价格 和执行价格; 零售商根据供应商所发布的价格政策和市场预期, 确定其固定订购量和期权购买量; 零售商在下一阶段对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 结果执行期权; 供应商根据订购量组织生产,第一阶段根据最初订 购量和市场预期采用库存制的生产方式,第二阶段 则根据最终订购量采用准时供应的生产方式; 供应商必须保证供应零售商所订购的产品,销售季 节过后剩余产品具有一定的残值。
研究,2008)
基于需求预测的供应链期权式契约协调
引言 模型描述 基本的报童模型( Newsvendor ) 基于期权的集中决策型供应链( 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基于期权的合作型供应链(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算例分析、结束语
√
引言——文章思想
本文试图通过引入期权机制,研究需求预测 环境下的供应链两次生产和订购模式中的生产和 定价策略、产品订购策略以及相应的决策模型, 零售商具有批发和期权两种订购途径,供应商采 用库存制和订单制两种成本不同的生产方式,供 应商和零售商具有不同的产品出清优势,通过研 究发现期权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并能找到 其最优解,最后根据电子半导体类产品的特征, 对各决策模型和协调过程进行仿真了分析。
主题:供应链协调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理论概念
文献汇报
一、理论阐述
供应链失调
供应链失调的效应现象
供应链失调产生的原因
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协调方法
1 供应链失调——案例介绍
宝洁公司(P&G)在研究“尿不湿”的市场需求时发现, 该产品的零售数量是相当稳定的,波动性并不大。但在考察 分销中心订货情况时,吃惊地发现波动性明显增大了,其分 销中心说,他们是根据汇总的销售商的订货需求量向她订货 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零售商往往根据对历史销量及现实 销售情况的预测,确定较客观的订货量,但为了保证这个订 货量是及时可得的,并且能够适应顾客需求增量的变化,会 将预测订货量作一定放大后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出于同样 的考虑,也会在汇总零售商订货量的基础上再作一定的放大 后向销售中心订货。虽然顾客需求量并没有大的波动,但经 过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订货放大后,订货量就一级一级地放大 了。在考察其供应商,如3M公司的订货情况时,惊奇地发现 订货的变化更大,而且越往供应链上游其订货偏差越大。
2 供应链失调的效应现象
牛鞭效应 双重边际化效应
3 供应链失调产生的原因
(1)供应链各成员的企业的目标存在冲突。 (2)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业绩评价方式和激励 方式不同。 (3)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经营策略差异。 (4)供应链成员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 (5)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行为差异。
4 供应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