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之协调管理

供应链之协调管理

供應鏈之協調管理章首案例
1. 交易契約活動
2. 供應鏈協調管理之模型
3. 協調管理的數理模式
4. 各種形式的交易契約
章首案例
供應商與製造商的爭戰
圖3-2 供應鏈中之協調管理
1. 交易契約活動
本章主要議題如下:
協調環境下有哪些形式的交易契約?
買賣雙方對某些資訊有所隱瞞,如何善用不對稱資訊,發展供應商與買方均可接受之交易契約?
中央式系統與分散式資訊不對稱環境下之交易契約與成本結構,有何差異?
不同等級之資訊不對稱,對交易契約之衝擊為何?
2. 供應鏈協調管理之模型
2.1 供應鏈之協調機制
2.2 隨機存貨系統之特性
2.3 供應鏈中資訊不對稱情形下的協商2.4 結語
2.1 供應鏈之協調機制1/5
Chen ( 2001) 配銷系統的協調機制由單一供應商
與多個零售商所組成的二階式配銷系統,是一個零售商需求已知的配銷系統。

此配銷系統著重於單一產品的配銷,由供應商提供產品給零售商,零售商再將產品轉賣到消費者。

在供應商提供產品給零售商之時,兩方需要確定
產品售價、數量,因此,雙方的協調機制因應而生。

2.1 供應鏈之協調機制2/5目標函數:系統總利潤最大化
2.1 供應鏈之協調機制3/5
圖3-3 協調過程示意
2.1 供應鏈之協調機制4/5
2.1 供應鏈之協調機制5/5
2.2 隨機存貨系統之特性2(),,j j j k h p Q hp h r L Q L h p λλλ+==-+為需求到達率為產品運送的前置時間(3-9)(3-10)
2.3 供應鏈中資訊不對稱情形下的協商1/4 買方為主議方之模型中,不對稱資訊為供應商的「設置成本」,交易契約產生過程如下:供應商目標函式
買方之相容限制式(incentive compatiblitity constraint, IC)
ˆmin ()ˆ()k k P k Q k λ-(3-11)2()(),()
k P k Q k k k k Q k λ⎡⎤=-∀∈⎣⎦ ,(3-12)
2.3 供應鏈中資訊不對稱情形下的協商2/4
要求供應商的成本須小於供應商能忍受的成本上限
min ((),())(),,s s C C Q k r l P k k k k ⎡⎤≥-∀∈⎣⎦(3-13)
2.3 供應鏈中資訊不對稱情形下的協商3/4
買方模型
(),(),()2min min ()((),())()(),,()
((),())(),k F b Q r P s s E P k C Q k r k k P k Q k k k k Q k C C Q k r k P k k k k λ⋅⋅⋅+⎡⎤⎣⎦⎡⎤=-∀∈⎣⎦⎡⎤≥-∀∈⎣⎦
受限於

2.3 供應鏈中資訊不對稱情形下的協商4/4
以最佳化條件(optimal condition)可求出交易內容通式
()(),,()()()k k k k F k F k Q k r Q k P k f k f k ⎛⎫⎛⎫⎛⎫⎛⎫++ ⎪ ⎪ ⎪ ⎪ ⎪ ⎪⎝⎭⎝⎭⎝⎭⎝⎭
2.4 結論表3-3 買方交易契約模型
3. 協調管理的數理模式
3.1 供應鏈中資訊不對稱情形下的交易契約3.2 交易契約之數學模式
3.3 交易契約之範例
3.4 結語
3.2 交易契約之數學模式1/3表3-5 中央式與分散式系統有無委託存貨成本比較
3.2 交易契約之數學模式2/3
表3-6 買方為主議方之交易契約模型
3.2 交易契約之數學模式3/3
表3-7 買方為主最佳化交易清單模型
3.3 交易契約之範例1/2
3.3 交易契約之範例2/2
圖3-6 訂購批量與再訂購點趨勢(運輸成本=1)
3.4 結語
圖3-7 補償費與宣稱設置成本之關係(運輸成本=1)個案
石材業供應鏈的關係與協調管理
4. 各種形式的交易契約
4.1 買回契約
4.2 數量折扣契約
4.3 銷售回扣契約
4.4 營收分享契約
4. 各種形式的交易契約1/7 製造商與零售商的成本與售價結構如下:
4.1 買回契約1/5
買回契約之定義為製造商同意以雙方約定好的價
格向零售商買回未出售之商品。

圖3-9 買回價格為40 時
4.1 買回契約2/5
圖3-10 買回價格為50時
4.1 買回契約3/5
圖3-13 買回價格為70 時
4.1 買回契約4/5
圖3-14 買回價格為70時
4.1 買回契約5/5
在沒有買回合約的情況下,製造商平均利潤為440,000,零售商平均利潤為470,700。

多數的情形下,買回合約能用來增加總供應鏈利潤。

例如:在買回價格為50,零售商購買量為17,000,製造商利潤最大為545,000。

在買回價格為70,零售商購買量為16,000,零售商利潤最大為549,500。

4.2 數量折扣契約1/4
數量彈性合約(quantity-flexibility contracts)是指
供應商對未超出某一數量之退回(未售出)產品,提供全額的退款。

和買回合約不同的是,數量彈性合約提供某一數量(最高退貨量)內退貨的全額退款,而買回合約則提供所有退貨的部分退款。

4.2 數量折扣契約2/4 未簽訂合約之狀況
4.2 數量折扣契約3/4 簽訂合約後,以供應商利潤極大化為目標
4.2 數量折扣契約4/4
簽訂合約後,以零
售商利潤極大化為
目標。

4.3 銷售回扣契約1/4
銷售回扣合約提供零售商一個直接動機,去提高
銷售量,當超出某一特定數量(購買量門檻)時,每賣出一單位產量均可得到定額的回扣。

4.3 銷售回扣契約2/4
假設銷售回扣為10 元
我們將零售商的購買量,以及銷售回扣的門檻作為變數,將總利潤最大作為目標。

發現總利潤的提升跟銷售回扣為5元時的情況相同,但是此時製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皆提高了,所以若是製造商提出合約,零售商會欣然接受。

4.3 銷售回扣契約3/4
當銷售回扣提高到45元時,發現製造商的利潤已
經和沒有銷售合約時的利潤相同,提高的利潤通通跑到零售商去了,因此製造商不會提出這種不利己的合約,而45元正是製造商提出銷售回扣的臨界點,若是回扣再提高(例如46元),那麼製造商將會犧牲自己原有的利潤給零售商。

4.3 銷售回扣契約4/4
銷售回扣合約的提出,回扣金額是一個重點,若回扣金額太少(例如5元),那麼零售商無法享受到合約的益處,所以也不可能接合約;若是回扣的金額太多(例如超過45元),那麼製造商將會損及自身的利益,因此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兩者利潤皆可以提升),合約內容的訂定就必須看兩者之間的協商了。

4.4 營收分享契約1/4
零售商因為過高的批發價格無法訂購更高的產品
數量,零售商若可以說服製造商降低批發價,零售商將可以訂購更大量的產品數量,但為了避免製造商因為批發價的下降導致利潤的下滑,零售商將會藉著營收分享,將部分的營收與製造商一同分享,讓雙方可以同時獲利。

4.4 營收分享契約2/4
測試一:營收分享比例以及製造商的批發價格之
間的關係
測試二:批發價格變動對雙方利潤的影響
4.4 營收分享契約3/4
圖3-14 營收分享比例以及製造商的批發價格之間的關係
4.4 營收分享契約4/4
圖3-15 批發價格變動對雙方利潤的影響
練習與作業1/2
供應商與製造商的爭戰案例中,D公司與J公司的
衝突在哪裡?兩方如何就供應商管理庫存系統訂定合理的契約?VMI對D公司與J公司有何益處和可能的風險?J公司又須如何調整來因應VMI作業呢?
供應商管理存貨(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
VMI)的定義。

練習與作業2/2
何謂資訊不對稱程度?
試述Corbett供應鏈不對稱資訊下的隨機存貨
模式。

試述各種形式的交易契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