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三章生产管理


三种移动方式的比较

(四)不同的生产调度准则
• 生产调度就是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组织执行生 产进度计划的工作。(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出来之后,
还仅仅是纸上的东西,要组织计划的实施,就需要一个部 门去组织实现这项任务,这就是生产调度。)
• 1、检查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 工作。
• 2、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等 供应情况。

零件 名称 零件编号 批量
• 标准作业日程
•50 40 30 20 10 0
பைடு நூலகம்
零件 A 03--5 60
零件 B 03--4 40
零件 C 03--3 20
部件 X 02--4 20
零件 D 04--2 60
零件 E 04--1 40
部件 W 03--2 20
零件 F 03--1 40
部件 Y 02--3 20
零件 G 02--2 40
零件 H 02--1 40
产品 Z 01--1 20
一个简化了的产品生产周期示意图

第四节 作业排序
•根据排序规则对每一个到达的工 件安排作业顺序
•来自上 游工作 地的工 件
•工件排 •队等待 •加工
•工作地
•加工完毕 的工件流 向下一工 作地
•一、作业排序的概念 对于等候在某个设备或工作地加工的多个

产品名称 产品产量 零件编号 零件名称 每辆件数
A型汽车 10000辆 A1-001
齿轮 1
• 毛坯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
• 毛坯库
零件库

装1
配2
车3 间4
5
零6
件7
库8
机9
加 10
工 11
车 间
12 13
产出量 计划允许的废品数
在制品定额 期初在制品预计结存量 投入量(1+2+3-4)
在各个工艺阶段上的生产周期; • 确定产品的生产周期。

3、生产提前期 • 生产提前期是指零部件在各个工艺阶
段出产或投入的日期比成品出产日期 应提前的时间。 • 提前期分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

•毛胚生 •产周期
•保险期
•机械加工 生产周期
•装配生产周期 •保险期
•装配投入提前期
•机械加工出产提前期 •机械加工投入提前期 •毛胚出产提前期 •毛胚投入提前期 •(产品生产周期)
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节奏,它等于节拍与运输 批量的乘积。

[例]某制品流水线计划年销售量为20000件, 另需生产备件1000件,废品率2%,两班制工 作,每班8小时,时间有效利用系数95%,求 流水线的节拍。
[解] T效 = 254×8×2×60×95% = 231648 分钟 Q = (20000+1000) / (1-2%) = 21429 件 R = T效 / Q = 231648 / 21429 = 11(分/件)
• 195号
• 180号 • 180号
• 150号
•机加工生
•装配生产周期
产周期
•保险期
•装配投入提前期
•机械加工出产提前期 •机械加工投入提前期

三、生产周期法
•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 单件小批生产生产计划是根据用户订货按订货的
交货日期来组织生产的。它根据预先制定的产品 生产周期进度表和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在生产 能力核算平衡的基础上,沿反工艺顺序编制生产 周期图表,依次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各生产环节 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明确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 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和协调平衡,形成各种产品 投入产出综合进度计划。
• 3、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 品的投入和产出进度。

第二节 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一、期量标准的概念 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或日历标
准,就是为加工对象(产品、部件、零件) 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 • “期”是指时间。 • “量”是指数量。 • 期量标准是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 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不同。
累计编号法,也称为提前期法。首先按反工艺顺序推 算出各工艺阶段的提前期,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 为提前量,确定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的 累计号数,减去计划期前已投入和出产的累计号数, 以求得各车间应完成的投入和出产数。

• 例如:某企业成批生产一种产品,十月份装配车间 累计出产到150号,平均日产量为3台。装配车间投 入提前期为10天。装配车间的前一车间是机加工车 间,机加工车间投入提前期为15天,则十月份机加 工车间出产累计号为 150+10×3=180(号),机加 工车间投入累计号为150+15×3= 195号。
整费用。
• 令(设备调整费用+在制品费用)最小,求导可得
• 经济批量为:

D—计划期需求量

Q—生产批量

A—每一批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

I—单位产品库存费用

2、生产周期
• 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一直到成 品出产为止的全部日历时间(或工作 日数)。
• 生产周期的确定: • 根据生产流程,确定产品(或零件)

二、不同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
大量流水生产:
节拍、运送批量和节奏、在制品占定额、流 水线工作指示图表
成批生产:
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在 制品定额
单件小批生产:
生产周期、提前期

(一)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
大量流水生产的基础是由设备、工作地和传 送装置构成的设施系统,即流水生产线。
随机安排

例:一个车间有一台加工中心,现有5个 工件需要该机器加工。相关的加工时间和 要求完成时间(交货期)如下表所示。
零件
生产类型
体积 大批 中批 小批
小件 0.03 0.04 0.05
中件 0.04 0.05 0.08
大件 0.05 0.08 0.12

﹝2﹞经济批量法
• ——以单位产品支付费用最小为原则,又称“最小 费用法”。生产批量的大小对成本影响较大。批量
大,可以减少设备调整费用(生产准备费用),而
在制品费用(在制品存储保管费用)却相应增大; 批量小,虽可减小在制品费用,但却要增大设备调

连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间断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

3、在制品定额
• 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成品入库的生产过程 中尚未完工的所有零件、部件、产品的总称。
• 工艺在制品: ——正在流水线各道工序上加工、装配或检验的 在制品。
• 运输在制品占用量: ——流水线内运输过程中的在制品。
• 周转在制品: ——流水线上相邻两工序间由于生产率不平衡而 形成的在制品(只发生在间断流水线中)

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
• 1、节拍
节拍是一种重要的期量标准,是指流水线上连续 出产两个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决定了流水线
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效率。
即:
R=T效/Q
• R: 节拍 • T效: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 Q: 计划期制品产量
当生产线上加工的零件小,节拍只有几秒或几十
秒时,零件就要采用成批运输,此时顺序生产两批同
任务,确定这些任务加工的先后次序。

二、排序方法优劣的评价指标
1、平均通过时间=总通过时间/任务数量。总通过时间 是指作业任务从到达工作地开始,到离开时的全部时 间。反映生产周期长短。越小越好。
2、平均延误时间=总延误时间/任务数量。作业延误时 间是指作业的实际通过时间与预定交货期之差。反映 能否按期交货。越小越好。
第三章生产管理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
第一节 生产作业计划概述
一、概念 作业计划(Scheduling)是安排零部件的出产数
量、设备及人工使用、投入时间及出产时间。 在空间上把生产任务细分到车间、工段、班
组、机台和个人; 在时间上把年、季较长计划期的任务细分到
月、旬、周、日、轮班和小时 在计划单位上把产品细分到零件
重点:编制期量标准

二、制定作业计划的影响因素
• (一)车间内机器的数量 • (二)车间拥有的人力资源 • (三)工件移动方式 • (四)不同的生产调度准则

(三)工件移动方式
• 成批生产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以 下三种典型的移动方式:
• (1)顺序移动方式 • (2) 平行移动方式 • (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 故期量标准主要有:生产周期、生产提前 期

第三节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在制品定额法(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累计编号法(成批生产) 生产周期法(单件小批量生产)

一 在制品定额法
该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作业计划的编 制着重解决各车间在生产数量上的衔 接。
在制品定额法就是根据大量生产的这 一特点,用在制品定额作为调节生产 任务数量的标准,以保证车间之间的 衔接。
3、(设备)利用率=总加工时间/总通过时间。反映设 备利用效率。越大越好。
4、平均作业数=总通过时间/总加工时间。即设备利用 率的倒数。反映在制品库存占用量的多少。越小越好 。平均作业数越小,说明总通过时间越少,则设备利 用率高,库存占用量少。

三、作业排序规则
先到先服 根据任务到达的先后次序安排加工顺序 务规则 ,先到先加工。

(1)顺序移动方式
• 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整批地转 移到下道工序继续加工。即零件在工序间是整批 地移动。

(2) 平行移动方式
• 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 道工序去继续加工。即零件在工序间一件一 件 地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