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阅读资料: 罗默:《高级宏观经学》(第四版),第5章 袁志刚、宋铮:《高级宏观经济学》,第四章 Hodrick, Robert J., and Prescott, Edward C. 1997.“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9 (February): 1-16 Kydland, Finn E., and Prescott, Edward C. 1982. “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 Econometrica, Volume 50, Issue 6 (November): 1345-1370
6
2、波动的主要特点

特点1:经济波动没有简单的规则或规律可循。“二战”后的19471992年,美国出现9次经济衰退,降幅在0.8%-4.1%之间。从一次衰 退结束到下一次衰退开始,最短的为5个季度,最长的为9年。
真实GDP从波峰到波 谷经历的季度数 2 3 2 3 1 5 2 4 3 真实GDP从波峰到波谷 的变化幅度 -1.7% -2.7% -3.7% -1.6% -1.1% -3.4% -2.2% -2.9% -1.5%


24
5.3
一个基准模型
25
1、模型的基本假定

26

27

28
2、消费与劳动之间的权衡

29
5.4
一个特例
30
1、简化的假设
上一节的模型无法求出解析解。根本的问题在于该模型包 含了线性部分和对数部分的组合,如:线性部分包括折旧 以及产出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间的分配,对数部分包 括诸如生产函数以及偏好。因此,本节中研究该模型的一 个简化形式。 两个简化:

主要思路

在连续的市场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中,考察追求最大化的主体、具 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随机的实际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 劳动供给行为将发生怎么的变化。
18
附录:时间去势法、一阶差分法和HP法

19

20

ˆ ) [( y ˆ tP ˆP ˆP ˆP 2 min (yt y 1 yt ) ( yt yt 1 )]

C I,S C I,S I,S
B
B、 C
A、 B
A
A
O
YO
O
15
周期理论 冲击性质 冲击例证 (以负面冲 击为例) IS-LM 和 AS-AD 的影 响 商品市 场 货币市 场 劳动力 市场
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 需求冲击 商品方面 居民自主性消费下降、 厂商自主性投资下降、 自主性净出口下降。 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AD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货币方面 货币需求量下降
新古典主义周期理论 供给冲击 石油危机、自然灾害及 战争和政治动乱等。 (正 面供给冲击包括成功的 体制改革、技术革新等) AS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LM 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AD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Y 、 P
M 、i M 、i
W P
Y 、P

经 济 影 响
L ,名义工资 W 不变时真实工资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供给方面的干扰(如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所认为的)和需求方 面的干扰(如新古典主义者所认为的)都可能成为引起经济 波动的冲击。不相信市场经济总能吸收各种冲击的影响而恢 复充分就业,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中存在着一种机 制,扩大这些冲击并使其作用持续,经济要恢复到原来局面 ,需要有一相当长的过程。

S III II I
S K2>K1 III
S2(K2) S1(K1)
II
I
O
Y
O
Y
14

(3) 探讨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交点及稳定性
A点稳定,C点稳定,B点不稳定 假设经济处于繁荣状态,第1个图的C点,国民收入高,投资高,资本存量高,投 资曲线下移,C点下移,B、C重合,B点不稳定,向A跳跃,经济衰退。

11

乘数—加速数模型

这是一种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它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 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说是,投资的变动会引起 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 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 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货币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观点
12

(1) 投资函数分为三个阶段,投资曲线会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向 下移动,随资本存量的减少而向上移动。
第I阶段:投资曲线接近于水平线,投资边际倾向趋近于零,因为国民收 入水平很低的时候,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并不 需要增加投资。 第II阶段:正常阶段,投资曲线向上倾斜。收入增加,投资增加。 第III阶段:投资曲线接近于水平线,投资边际倾向趋近于零,因为国民收 入很高时,厂商已经有了较大量的债务。同时,资本品的价格升得太高 ,厂商投资在增加很小。

GDP的构成 消费
非耐用消费品 服务 投资 住宅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 净出口 政府购买
8
3、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1:理解总量波动时能否使用瓦尔拉斯模型,即没有 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不完全的竞争性模型?

如果可以,那么,波动分析可能不需要背离基本的传统微观经济 分析。拉姆齐模型是自然的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该模型 不仅排除了市场不完全,而且排除了由家庭异质性产生的一切问 题。所以,第一,必须考虑一个扰动来源;第二,可以考虑就业 的变动。
t 1 P 2 t t 1 N N
21

ˆ tp ) 2 min ( yt y
t 1
N
22
3、特征事实


“所有的经济周期都是相似的。可以根据指导市场经济的 一般法则对经济周期作出一个一致的解释,而无需依赖于 特定国家或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征。” (Lucas,1977) King and Rebelo(1999)运用HP法对美国经济周期进行 测度,说明经济周期中的一些典型化事实。

货币主义(如弗里德曼)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如卢卡斯)认为, 引起经济波动的重大干扰来自政府,尤其是政府的货币政策。 新古典主义者强调预期和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不同影 响,新古典主义者还强调时期长短,即认为未被预期的政策变动 虽能引起经济波动,但经过一定时期,经济总会回到自然率水平 ,用不着政府干预,相反,政府干预反而会引起经济波动。

I III I K2>K1 III I1(K1) II I I II I2(K2)
O
Y
O
Y
13

(2) 储蓄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储蓄曲线会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向 上移动,随资本存量的减少而向下移动。
第I阶段:储蓄曲线很陡峭,边际储蓄倾向很高,因为衰退时,人们依靠 减少储蓄来维持生活,复苏时依靠提高储蓄倾向增加储蓄。 第II阶段:正常阶段。 第III阶段:储蓄曲线很陡峭,边际储蓄倾向很高,因为国民收入提高,人 们将收入中较大部分用于储蓄。
各项构成占 各项构成的下降占GDP 宏观变量 实际GDP 就业 失业率 周平均工作时数 时均产出(非农企业) 通货膨胀率 时均实际补偿(非农企业) 三个月国债利率 实际货币存量率 衰退时期平均变化率 -4.1% -3.1% 1.8% -2.3% -1.7% -0.3% -0.5% -1.6% -0.5% 量值下跌的衰退期个数 11 11 0 11 10 5 7 10 9 GDP的比例(%) 下降幅度的比例(%) 耐用消费品 8.9 20.6 35.2 4.7 10.7 0.6 -1.0 20.2 14.6 9.7 10.9 10.5 21.0 44.8 -12.7 1.3
17
2、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

代表性人物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从真实冲击而非货币冲击的角度对 宏观经济波动进行解释的论文。 爱德华· 普雷斯科特、芬恩· 基德兰特、查尔斯· 普洛瑟、约翰· 朗、 罗伯特· 金以及罗伯特· 巴罗。基德兰特和普洛瑟1982年的论文《 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唤起了真实经济周期 的模型。
标准差 Y C I N Y/N W R A 1.81 1.35 5.30 1.79 1.02 0.68 0.30 0.98 相对标准差 1.00 0.74 2.93 0.99 0.56 0.38 0.16 0.54 一阶自相关 0.84 0.80 0.87 0.88 0.74 0.66 0.60 0.74 23 与同期产出的相关性 1.00 0.88 0.80 0.88 0.55 0.12 -0.35 0.78
1930 年代“大萧条”
16
L ,真实工资
W P
历史案例
1970~80 年代“滞胀”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波动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因为经济波动的原因不来自经 济内在力量,而来自实际的、外生的事件,例如某种重要的投入 (像石油)价格变动、自然灾害或技术冲击(如新发明),因此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的不是对需求方的冲击,而是对供给一方 的冲击。这种理论也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
在经济各部门之间,产量变动是相关的,总产出具有序列自相关的性 质; 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和同时变动的,政府购买也有顺周期 倾向; 投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尽管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强烈的顺周期的; 就业是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 真实工资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是顺周期的,但真实工资只是轻微顺周期 的; 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是顺周期的,且是领先的; 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是顺周期且滞后的; 真实利率是非周期性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