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考历史一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考历史一诊试卷(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高考历史一诊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手工业发展B.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 大一统局面形成D. 科举制度全面实施3.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

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B. 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4.如图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表明()A.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 两汉以前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5.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

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

给他个小官。

”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A. 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B. 儒家信仰得以重建C. 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D. 政治风气较为开明6.明朝《大明一统志图序》的负责官员谈到此书编撰的目的时说“为天下总图于首,披图而观,庶天下疆域之大,了然在目,而我皇明一统之盛,冠乎古今者,垂之万世,有足征云。

”这表明明朝政府()A. 通过此举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 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作用C. 地理测量技术和地图编撰技术的成熟D. 认识到此举对维护大一统的重要价值7.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高中教材版本课文表述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民出版社(必修II)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岳麓书社(必修II)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B. 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C. 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D. 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8.《中华实业界》评价:“民国政府厉行保护奖励之策,公布商业注册条例,公司注册条例,凡公司、商店、工厂之注册者,均妥为保护,许各专利,一时工商界踊跃欢忭,咸谓振兴实业在此一举,不几年大公司大工厂接踵而起。

”这表明,民国初年工商业发展的主因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B. 列强一战时放松经济侵略C. 北洋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正确D. 工商界实业救国运动的推动9.《武汉会战目的方针与策略指导》指出:“以目前国际形势观察,自力更生仍为我政略上最高原则,基于此而产生之作战指导方针,亦即持久战与消耗战。

”由此判断()A. 国民政府依然坚持片面抗战路线B. 中共坚持持久战与全面抗战路线C. 日本法西斯全面扫荡敌后根据地D. 国民政府曾期待国际力量的援助10.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表明()A. 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 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 工农比例脱离国情11.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

这说明()A.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1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

这反映出()1977年1989年1997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6771163A. 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B. 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C.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D. 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真正的户籍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

这些制度被后代所继承。

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

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

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

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

1958年政府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建立。

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城乡二元户籍格局长期附着了粮油供应、劳动就业、医疗保健、教育、福利等十几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城乡隔离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开始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农民工由此而生;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严格控制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农转非”政策。

198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部分农民获得迁徙自由。

2000年以来,国家已开放了中小城市的户籍,一些省会城市也放宽了进城务业的户籍政策。

北京近日公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

至此,北上广深这四个市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

--据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改革》等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户籍制度两次大的改革的影响。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迁的认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流行词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解读。

(要求: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16.材料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出一条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定合同放牧取利。

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

“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

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

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

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

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桑哥执政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夏忽必烈同意忻都(蒙古贵族)以新钞11.06 万锭,银1593 锭、金100 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帛,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相关。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全史》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得以实施的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由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得知,分封的主体除王族和先代贵族外,还有功臣,故A项错误;皇权的出现是在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说明商朝灭亡之前,国王与诸侯的关系比较松散,“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说明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大大加强,故C项正确;西周通过血缘分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但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答案】A【解析】A项隋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符合题意;B项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只是提供条件,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D项科举制度全面实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隋唐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

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

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