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习理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三· 八”节是妇女节,是 妈妈、老师等所有女人的节日,体会她们的辛苦,激 发幼儿爱老师的情感。 2.要求幼儿安静倾听同伴谈话,不随便插嘴,能 从同伴与教师的谈话中学习新的谈话经验。 3.使幼儿了解教师对小朋友的爱,培养幼儿爱老 师的情感。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区别长短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与幼儿需要的满足
亚伯林罕·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 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 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1、尊重幼儿有自我实现与成就感的需要
2、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与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
Carl Rogers: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 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 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 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 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 花在春天开放时,您不要着急,也许您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 到了秋天还没有开,您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您家的这棵 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家长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 度,想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要看父母的智慧。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1、行为由外部事件决定。 2、过去习得的经验驱动当前行为。 3、通过直接操纵外部事件可以改变行为。没有必要去探究或 改变个体的 “精神”或“内部世界”。 4、学习律可以用科学探索加以检验,并适用于所有物种
一、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 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布 里奇。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 (Walden Two,也译《桃源二村》)、《超越自由与尊严》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同类物体进行长短比较,提高幼儿的观 察能力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三、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 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 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 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 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 行为的制约作用。”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 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如:汽车安全带的蜂鸣器:只要你系上安全带,刺耳的蜂鸣声就会停止。那么你 就可能系上安全带这个行为(这个过程就是强化),因为该行为使令人厌恶的蜂 鸣声刺激消失了;考试紧张生病
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电影《舞动天地》:班德拉斯与一些完全不合作的学生一起上课,他给 这些学生播放他们所讨厌的音乐。直到全班学生都站好队,而且准备好 练习舞蹈动作,班德拉斯才关掉这些令他们讨厌的音乐。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伯特· 班杜拉(1925— )是美国当 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对心理学的 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 行为矫正技术。重视观察学习、认知 过程和自我调节过程的作用,形成社 会认知理论
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
替代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进行的学习
观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过程,儿童第一次拿梳子、杯子或网球拍,通常是为了模仿梳头、喝水 或随意摇晃,而这促进了他们的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为主义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
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16测试,你更倾向那种学习流派。选择4种以上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到 新行为主义
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学习
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 用
1、程序教学
/77/488?from=bao
2、计算机辅助教学
/s?ie=utf8&bs=%E7%AB%99%E5%9C%A8%E5%B7%A8%E4%BA%BA%E7%9A%84 %E8%82%A9%E8%86%80%E4%B8%8A%E8%BF%9B%E8%A1%8C%E5%A D%A6%E4%B9%A0&f=8&rsv_bp=1&wd=%E5%B9%BC%E5%84%BF%E5% B0%8F%E6%B8%B8%E6%88%8F&rsv_sug3=3&rsv_sug=0&rsv_sug1=3&r sv_sug4=375&inputT=6093
消退: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 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 别的反应。 (同音异形字的学习)
普雷马克原理
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 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祖母的规则)
“首先,做我想让你做的事情,然后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根据普雷马克原理,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积极行为之后安排学生喜欢的活动,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这 两类活动的效果。
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
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陶行知
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 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 学习是全方位的; 学习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罗杰斯更为关注的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与潜能。
小班主题教案:我爱老师
教师效能感训练
鼓励教师运用诸如积极倾听与解决冲突等技术,建立开放、 真诚的课堂沟通情境,最终形成师生积极、融洽的交往氛围。
注意:民主、平等与无纪律、无组织的区别
吸引学业成功
要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有责任心、有能力、有价 值的人”。
价值澄清
儿童在成人帮助下,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式进行考察, 然后做出自由的价值选择、估价,并按照本人价值选择的 方式行动。
约翰·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 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他认 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 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 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 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
塑造: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 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舞蹈学习) 任务分析:教师首先熟悉学生将要学习的复杂行为,然后将这 个行为分解成许多小步骤。
米勒提出,用于帮助军队训练士兵,米勒首先界定了最后的表现要求,也就是士兵 (或学生)在项目或单元结束时必须做到的事情;然后,他确定了通向最后目标的 步骤,即把技能分解为各种子技能或子过程。
个体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在 学习中占有主导地位,学习方式是S—R
强化原理
正强化:行为产生后呈现一个积极刺激,增强行为发生概率。
如:人穿上衣服获得很多的赞美;幼儿做出搞怪的行为获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关 注,海豚表演后得到食物等。
负强化:行为发生后消除一个厌恶刺激,增强行为发生概率。
负强化关注的焦点在于加强某种特定的行为(站好队 并与老师合作),只要适当行为一出现,教师就撤除 一些令人厌恶的东西,从而增强(强化)行为。因为 这种结果中包含了消除或“减少”某种刺激。
负强化的规则: 以积极的方式描述受人欢迎的变化 不要有欺骗 确信你能改变不愉快的情境 尽管有抱怨但仍要坚持到底 坚持在行动上执行,而不是语言承诺。
3、掌握学习 由布卢姆提出,指学习者必须掌握基本阶段的学习任务, 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 4、应用行为分析 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行为 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 教师采取措施
第二节 人本主义取向的学习
思考:什么叫“以人为本”? 人本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天生的“实现倾向”或“自我决定”的需要。
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教师做为一个陪伴者、聆听者,创设幼儿自由宽松、 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游戏组织)
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
你认为什么是无意义学习,什么是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 观念与意义相结合。
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
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
斯金纳把那种只是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称为“应 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 称为“操作性反应”
例:某幼儿问教师:“喂,你能告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吗?”这时,教师没有表 示积极关注,没有回答他的提问。过了一会儿,该幼儿又问:“李老师,您能告 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吗?”这时,教师立刻给予反馈,对他说:“你这样的提问 很有礼貌,李老师现在告诉你天为什么是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