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精简版PPT
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作者简介:
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 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旋即被佛 睿思特(Jay Forrester )教授的系统动 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 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 他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瑞 斯(Chris Argyris),雪恩(Edgar Schein)与熊恩(Donald Schon)等大 师级的前辈,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 业家,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 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 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 组织的蓝图。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 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 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 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 咨询和策划。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个体张力: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 自己的生活与生命;看清自己真实的人生目的 ,学会建立个人愿景,找到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 1。建立个人愿景--墓志铭(一年2000小时) 2。挑战极限--杯子与曲别针;年青与年老 3。提供动力、制度和环境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失斧疑邻--心灵地图、有色眼镜 2。自我反省、开放心灵 3。开发右脑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三、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团体想做事情: 共同愿景是发自内心的一股令人深受 感召的力量:“我们想要创造什么?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 的愿望,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
新眼睛看世界
动态性复杂(dynamic complexity)不是细节性复杂(detail complexity),所要分析的不在于诸多的变数和细节,而是 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环状因果的互动 关系和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线段式的因果或片断地事件。 因此了解行动的回很重要。
招募恐怖分子
组织的七项学习智障
1. 局限思考:将自身与工作混淆,或是将自己的责任、思考、学习局 限于职务范围之内。
2. 归罪于外:仅仅专注于本职,而以片断方式看待外在世界,无法认 清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3. 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积极行动,除了正面 的想法之外,还必须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 首先考察除了我们最初极佳的立意之外,还会造成(产生)哪些我 们极其不易觉察的后果。
3. 渐糟之前先渐好:不良后果延时产生前的短暂改善假象 常使我们错估决策的有效性。
4. 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不寻求真正的原因,而固执地 推动熟悉的解决方案,不可能产生根本改善。
5. 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舍本逐末,干预产生的短期改善 可能导致长期依赖,任何长期解决方案必须增强系统肩 负自己担子的能力。
二、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个体有能力做事情: 改变思维方式,看清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失斧疑邻:有色眼镜 心灵地图
十大愚蠢断言
1 “没有理由让个人在家中配备电脑” (1979 肯尼斯.奥尔森 DEC(数字设
备公司)奠基人和总裁 2 飞机是有趣的玩具,但没有军事价值 (1911法国陆军元帅,一战指挥官) 3 无论将来科学如何发达,人类都不可能
啤酒游戏
讨论:
请批发商、生产商画出想象中消费者的需 求变化?
原因是什么? 客户需求的多变性? 供应商供货延迟? 有没有想过,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客户给我的订单 我的库存
我下的订单
我的供应商的 库存/未到订货
发货
进货
我的系统
客户给我的订单 我的库存
我下的订单
我的供应商的 库存/未到订货
真正学习,不敢互相追根究底的质疑求真,往往作出表面和谐的妥 协意见。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1. 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决方法:有些解决问题的方式, 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个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当事者 不能察觉,可能是因为系统中解决第一个问题者和承接 新问题者经常不是同一人。
2. 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补偿性回馈 (compensating feedback):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 反应,但这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所创造的利益。
恐怖袭击
对美国人 的威胁
感受到美国的 侵略性
军事反应 的需要
美国的军 事行动
系统思考修炼的实质是心灵的转变:
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
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
观察因果循环
目标水位 影响
影响
水龙头开 关位置
观察到的差距
影响
实际水位
影响 水流量
影响
系统思考三元素
正反馈
1。向内看--问题(比尔盖茨); 向外看--机会(欧元钱夹)。需要团体 学习(蜜蜂和苍蝇)
2。氛围保障 3。组织保障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 氛围保障 哈佛教授:
为了保护自己,不提没有把握的问题; 为了维护团结,不提分歧性的问题; 为了不使人难堪,不提质疑性的问题; 为了使大家接受,只做折中性的结论。
4. 专注于个别事件:专注于某些片断或短期事件,使我们不能以较长 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更无法了解其真正原因。并且目 前很多事件实际都是因为复杂原因而缓慢形成的。
5.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学习放慢速度,察觉构成最大威胁的细微、渐 进过程。
6. 从经验学习的错觉:延时造成的错觉;各组织间存在巨大鸿沟。 7. 管理团体的迷思:争权夺利和害怕承认无知,造成团体中人人避免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四、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团体有能力做事情:
团体创造力:萃取出高于个人智慧的团体智 慧,学习作出既具有创新性而又协调一致的 行动。就像一个伟大的乐团一样,仅有非凡 的音乐家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如 何一起演奏。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四、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 )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活出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发展自身, 而不是除掉什么。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发掘内心世界的图象(假设、成见等),使这 些图象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 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
” “为什么1970年列名财星杂志“500大企业
”排行榜的公司,到了80年代却有1/3已销
声匿迹?
”
“
这是因为,组织的智障妨碍了组织的学
习及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巨大
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
”
“
因此,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
组织’, 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
第五项修炼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的系统动力学家彼得·圣吉 (Peter Senge)出版了一本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 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该书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 高荣誉的开拓者奖,以表彰其开拓管 理新典范的卓越贡献。
第五项修炼理论
“为什么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
基本模式1 转移负担
请进人力 资源专家
症状缓解法
人事方面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专家 解决问题的期待
开发管理 者的能力
根本解决法
管理原则:
对待症状缓解法要格外小心谨慎。仅仅针对问题的症状而不触及根本原 因的解决方法,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带来短期效益。长期来看,问题会重 新出现,而要求应用症状缓解措施的压力也增加;同时,开发“根本解 决法”的能力也因此而委缩。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一、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个体想做事情: 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
的生活与生命;看清自己真实的人生目 的,学会建立个人愿景,找到自己人生 的终极目标。
墓志铭
第五项——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第13页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发货
进货
我的系统
引言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 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 易此,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 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 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第五项修炼》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就是为了破除“认为 世界创生于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象”。而一旦放 弃了这个幻象,就是另外一番天地:我们便能建设“学习 型组织”——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 持续拓展能力;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 得到释放;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登月(1967 三极管发明人,无线电之父)
世界十大愚蠢断言
4 电视机面世6个月后,不可能还有市场 (1946 福克斯公司总裁) 5 吉他乐队正在退出舞台 (1962英国德卡唱片公司拒绝甲壳虫乐队)
6 所有能够发明的,都已经发明了 (1899 美国专利局局长)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二、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创造力:改变思维方式,看清问题背后的结构 。
6. 欲速则不达:违反规律的求快不可取。 7. 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易误判诱因。 8. 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以小而专注的行动,产生重大、
持久的改善。观察变化的全程,而非以静态方式、或固定 点的思考。 9.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许多看似进退两难的矛盾(如低成本 与高品质)往往是由于我们以静态片段的方式思考造成的 印象,以动态流程思考,深入洞察变化,往往可以找到同 时改善两者的“杠杆解”。 10. 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系统边界原理,我们应该研究的互动 因素,应该是跟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因素,而不是以组织 或系统中因功能而划分的人为界线为出发点。 11. 没有绝对的内外:解决之道有时隐藏于你(内)与你所归 罪的外部原因之间的互动和整体系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