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丙型病毒性肝炎ppt演示课件
丙型病毒性肝炎ppt演示课件
.
6
流行病学
HCV呈世界性分布,但不平衡。南欧、中东、南美和部分亚 洲国家人群抗-HCV阳性率较高,西欧、北美诸国和澳大利亚人 群抗-HCV阳性率较低。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一亿HCV携 带者,每年新发病例在美国和西欧各为17万,日本为35万,并 有上升趋势。我国1992~199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 结果,丙肝流行率为3.2%,其中辽宁省最高(5.1%),上海最低 (0.9%)。高峰区集中在15岁以上年龄段。
丙型病毒性肝炎
.
1
英文名称
viral hepatitis type C
.
2
别名
C hepatitis;丙型肝炎;肠道外传播性非早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
3
类别
感染内科/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
.4ICD号B17 Nhomakorabea1.
5
概述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C,HC简称丙型肝炎),系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源性传播。临 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与乙型肝炎类似, 但较轻。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也可导 致暴发性肝衰竭。多见于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者。
.
13
发病机制
1.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 许多研究显示HCV感染者肝组织 炎症严重程度与其病毒血症有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 症严重程度与肝细胞内HCV RNA水平的相关性比其与血清HCV RNA水平的相关性更强。使用干扰素治疗后,随血清中HCV RNA 含量的减少,其血清中ALT水平也逐渐下降,以上结果提示HCV 可能存在直接致病作用。然而,免疫组化研究未能充分证明肝 组织HCV抗原的表达与肝病炎症活动有关。Groff等研究发现, 肝细胞HCV抗原的存在并不表示肝细胞内一定存在。
.
10
流行病学
以上结果提示丙型肝炎可以发生母婴传播,并可能为宫内感染。 但一般认为HCV的母婴传播率较低(<10%)。 4.家庭内接触传播 虽然经血传播是丙型肝炎最有效的传播方 式,但至少15%~30%散发性丙型肝炎病人无经血或肠道外暴露 史。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发现HCV RNA 阳性,提示性接触及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几率较低。
.
12
病因
含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NS1-NS5)。
HCV是RNA病毒,较易变异,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只有68.1%~ 91.8%的核苷酸相同,根据HCV的基因序列差异可分成不同的基 因型。目前HCV基因分型尚无统一标准、统一方法。Okamoto将 HCV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基因型,按其分型,大部分北美、 欧洲HCV株属Ⅰ型。日本主要为Ⅱ型,亦有Ⅲ型及Ⅳ型。我国 据王宇报道,北方城市以Ⅱ、Ⅲ型为主,南方城市则90%以上 为Ⅱ型。
.
9
流行病学
由于HCV极易发生变异,因此分析母婴HCV序列同源性有助于确 定HCV的母婴传播。Honda等通过对3对HCV RNA阳性母婴HCV的 cDNA序列分析发现,同源性分别为95.8%、97.7%和94.0%,显 著高于23名对照者(非家庭成员)同一基因片段序列的同源性。 郝飞等对母婴HCV RNA阳性的血清作HCV包膜糖蛋白E2高可变区 (E2HVR)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11例HCV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有5例生后HCV RNA阳性,对其中2例持续HCV RNA阳性的婴儿和 其母亲E2HVR序列分析发现,生后母婴间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 93.33%,而2例母亲间同源性62.22%。
经常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妇产科、外科医生、手术 者、胸外手术体外循环患者、肾移植血液透析患者及肿瘤患者, 输入大量库血或多次输血均极易感染丙型肝炎。
.
8
流行病学
静脉毒瘾者亦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据云南昆明441名药瘾者 分析,抗-HCV阳性率为60.54%。 2.性接触传播 关于丙型肝炎的性接触传播说法不尽相同,但 比较倾向性的意见仍认为HCV的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Alter等 对52例丙型肝炎病人和104名对照进行了1∶2配对研究,病例 组有2个以上异性伴侣史者占12%(6/52),对照组仅1%(1/104)。 在性病患者中出现抗-HCV阳性的,在美国为23%,沙特阿拉伯 为15.1%。 3.母婴传播 HCV的母婴传播及其传播率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各家报道有很大差异。
.
14
发病机制
HCV颗粒,肝病炎症活动不一定与肝细胞HCV抗原表达有关,而 肝组织炎症与肝细胞内HCV病毒颗粒的存在相关,也说明HCV具 有直接细胞致病作用。HCV的直接致病作用推测可能与HCV在肝 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或干扰肝细胞内蛋 白合成造成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有关,HCV无症状携带状态的存 在,似乎暗示HCV无直接致病作用。但最近报告绝大多数ALT持 续正常的“慢性HCV携带者”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和炎 症,其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与HCV复制水平有关,说明无症状 携带状态较少见,并进一步支持HCV具有直接致病作用。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携带 HCV的供全血与供血浆人员的传染源作用尤其重要。
.
7
流行病学
HC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血传播 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输血后HCV感 染率国内外报告差异较大,可能与血源、输血量、人群HCV携 带率等因素有关。HCV经血液制品传播也屡见不鲜。我国曾发 生因单采血浆回输红细胞过程中,血液交叉污染引起HCV的传 播及输入美国进口的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暴发。
.
11
病因
HCV是经血源性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的Chiron公 司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HCV是用分 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第一个人类病毒。HCV属披膜病毒科,其 生物性状,基因结构与黄病毒、瘟病毒近似。目前已确认HCV 为含有脂质外壳的球形颗粒,直径30~60nm。HCV基因组是一 长的正链、单股RNA,长约9.5Kb。HCV基因组有一大的编码 3010或3011个氨基酸的多元蛋白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的 多元蛋白体与黄病毒有明显的共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