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1期(总第168期)世纪桥Shi J i Q iao No .1,2009(General No .168)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向夏莹(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总体性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描述了物化、异化现象之后,接着就去寻找克服异化的方法,这就是“对总体性的渴望”。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思想;渊源;意义收稿日期:2008210231作者简介:向夏莹(1983-),女,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西方哲学。
在卢卡奇那里,总体性是他阐述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范畴。
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认为:马克思的辨证方法,旨在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
并提出:“总体范畴,是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因此,总体性思想不仅成为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中心思想,而且总体性范畴在卢卡奇的全部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作简要说明。
一、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思想渊源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主要源于黑格尔。
在黑格尔哲学逻辑中,总体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即作为世界真实存在的主体本质———绝对观念。
相对于绝对观念总体,现实世界中一切具体存在的运动都不过是这一绝对主体的有限的存在而已。
在黑格尔眼中总体不是一般的部分之和,而主要是一种走向绝对的能动创造力量。
它驱动观念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部分)走向总体,扬弃观念的对象化和异化以回归主体。
“绝对观念”是普遍统一、完整的整体,它既表现为纷繁事物的本质,又是自身本质的表现。
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于纯粹观念、自然精神、社会历史三个发展环节之中,由此就构成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有机的部分。
不仅如此,而且作为整体的绝对观念,缺乏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都构不成与机的整体。
不仅“绝对观念”是一个完善的整体,它的每一个环节在发展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黑格尔看来:第一,整体性是基本的原则。
世界的完美来源于绝对观念自身的完善,正是这种总体性构成了“绝对观念”本身及其发展的全部根据;其二,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结合,整体高于部分之和。
任何部分都必然置于总体的联系中,离开身体的手不称为手;其三,整体的进化是一种有机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体的发展不单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且由“绝对观念”内在的各环节上的具体矛盾决定的。
卢卡奇不仅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并且在实际中发展了这一思想:首先,卢卡奇和黑格尔一样把总体性作为本体论的原则,在他看来离开了总体性,历史的本体就无法理解。
其次,卢卡奇完全赞成并继承了黑格尔的整体高于部分的思想,认为各个部分对历史和思想总体的从属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对于黑格尔关于整体是有机的进化,关于发展是具体矛盾推动而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思想,他也是赞成的。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卢卡奇和黑格尔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虽然卢卡奇的总体观与黑格尔的整体观理论有关联,但也有所取舍。
卢卡奇的总体观舍去了黑格尔整体观中的纯粹观念、自然哲学,他的总体只是指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卢卡奇的总体观是以黑格尔的整体观为理论背景,抓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而加以转化和创造的。
从卢卡奇总体性思想的理论背景来看,它上承自黑格尔的整体观,从其发展过来看,它还经历了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但是他在生活的不同阶段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不断地走向黑格尔的哲学立场。
综上所述,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理论背景与黑格尔的整体观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他的总体性思想经历了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含义那么,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卢卡奇在1947年曾比较明确地作过一次概括:“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概念首先是指相互作用的矛盾的具体的统一;第二,是指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整个总体的系统相对性;第三,是指整个总体的历史相对性,即整个总体的总体性特征是变化的、分解的,并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
”[1]总的来说,其总体性思想的基本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体统率局部。
卢卡奇认为,“总体性”即着眼于全体、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片断而言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但又不是部分的机械相加,其作用也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卢卡奇说,“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到地改造成为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总体的全面渗透优于部分”,“每一部分从属于历史与思想的整个统一体”。
也就是说卢卡奇把这种总体对于局部的优先性看作“科学中革命原则的支撑者”。
[2]第二,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卢卡奇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总体性离不开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同时,总体性不仅决定认识的客体,而且决定认识的主体,只有把主体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时,才能把客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由此,他结合实际强调整个阶级的意识,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总体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之上卢卡奇区分了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形而上学把客体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把主体的活动看作非实践的冥思或直观;而辩证法的・59・中心问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对于“实在”的改变。
第三,历史的趋势和过程。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的运动中把握主、客体统一的。
主、客体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人们认识、改造自然的程度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在奴隶社会中,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很低,受自然的牵制很大,因而主体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
这时历史表现为自在的主体与自在的客体的统一。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控制、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对自然的规律性也有所认识。
这样,自在的客体变为自为的客体,主体也逐渐意识到自身,由自在的主体变为自为的主体。
主体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与劳动结果联系在一起,当劳动结果回到主体时,他就可以用来发展自身。
这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工人从事劳动,资本家付给报酬。
但这实际上只是个体主体与个体客体的统一,而且,当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物化’时,个体主体便不再能把握自己和历史了。
”[3]因此,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含义。
三、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卢卡奇还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了其总体性辩证法思想:第一,强调把事实和现实内在地联系起来。
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指某一特定时刻包括现实所有内容的一种状态。
承认总体性,就是承认总体对于部分的优先性和决定性,即从总体出发达到对总体诸部分的理解,每一部分的真实性质只有在统一的社会总体中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
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根本不理解总体对于部分的含义,所以,当他们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时,往往从孤立、片面的事实出发,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描述和对支离破碎的事实的归纳。
卢卡奇指出,总体性概念研究的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事实,而是现实,也只有在辩证的总体中,事实才能获得社会性质,成为可以理解的现实。
卢卡奇指出,总体性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综合过程,而不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抽象或分析。
它把那些孤立的分散的事实综合起来,作为完整的总体在思维中再现出来,是思维对事实的各种规定性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他指出,辩证的总体性方法强调从总体出发来考察部分,同时也认为对整体中某一部分或方面进行单独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强调了事实的历史性质。
卢卡奇认为,承认事实的历史性质是理解它的前提。
只有把社会生活中的孤立事实作为历史发展的环节,并把它们视为一个总体,对事实的认识才能成为对现实的认识。
抽象出来的纯粹事实,只有作为构成历史的总体的阶段和环节才有意义。
如果看不到历史的总体对于各个阶段、环节在方法论上的这种优先性,就会否认孤立的事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变化,否认各个阶段、环节在历史发展中的真正区别。
所以,在事实的这个狭窄的视野里,资本主义存在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不见了。
卢卡奇认为,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正是通过历史的阶段性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性,指出社会发展的真正趋势就是必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克服现存的社会基本矛盾。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承认历史的阶段性及其区别必然会肯定社会革命的意义,反之,就会把革命看做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第三,揭示了自然科学方法产生的社会基础。
卢卡奇认为,近代科学是与资本主义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自然科学的方法实际上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历史特点。
资产阶级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必然按永恒的范畴来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把资本主义看成是由自然界和理性的永恒规律决定的、注定将永远存在的东西。
因此,他们必然要以科学的名义来否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矛盾。
而辩证的总体性由于把历史理解为一个统一的过程,认为历史的总体是各个环节包含着差别和矛盾的同一。
所以,辩证的总体性方法把矛盾看做是总体本身所固有的。
它能够揭示出社会的各个环节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假象,进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内部必然存在着的矛盾。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在揭示这些矛盾和寻求克服这些矛盾的途径中建立起来的,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的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片面性,指出社会发展的真正趋势就是必然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克服现存的社会基本矛盾。
”[4]四、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的意义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一定的意义,具体说来:第一,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思想的前提下对总体性范畴作了哲学界定。
总体性思想强调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在社会历史运动过程中把握主体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也是建立在主客体的客观联系的基础上,因此,总体性思想进一步阐明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基础和认识方法。
第二,卢卡奇对资本主义全面异化现象,对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创造物形成了人自身的异己统治进行了批判。
揭示了人自身在科学技术发展、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的自由、尊严、全面健康发展被扭曲和丧失;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与人的对立,没有找到人物质生产是为了人的自由解放,人的自由解放离不开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统一于人的自由解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性,指出社会发展的真正趋势就是必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克服现存的社会基本矛盾,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体性方法作为一种从整体意义上理解的辩证法,不但对新的方式揭示社会历史过程诸要素的复杂性、关联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且也拓宽了理解人类社会现实实践活动的视野,对于我们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系统的发展过程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