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为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的规范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建立了专门机构的企业很少,绝大多数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临时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工作,由主管领导进行决策。
这种临时性的工作小组经常由于权限范围、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工作程序等问题致使效率低下,甚至延误战机或商机。
而知识产权战略的拟订、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信息管理等还不能提到日程上来。
对这些企业来说建立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是实现上述事务规范化的必要前提。
一、企业知识产权组织的架构模式
国内外各种企业中,知识产权机构和组织有三种架构模式:
(一)隶属研发部门
知识产权机构隶属研发部门,比如技术服务部,其优点是容易实施与研发密切联系的知识产权管理、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及其动向,缺点是无法直接掌握、难以针对企业整体作管理、有关资讯不易直接传给决策层。
(二)隶属行政体系下
知识产权机构设在行政体系下,比如设置法务部或知识产权部,其优点是有利于参与订立相关合同、排除侵权、诉讼程序及有关的其他业务,缺点是不易掌握研发动向、专业知识及有关建议、无法直接掌握决策,难以针对企业整体作管理。
(三)直属决策层
知识产权机构直属决策层,比如总经理室,其优点是较易掌握企业的决策、较易推动相关的制度,缺点是研发现场的资讯难掌握、需多方协调研发部门。
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一)直线形组织结构
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下设若干下一级的管理层,各个下级管理层又下设若干个执行层,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结构,每个层次均从事综合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该结构模式具有机构简单、权责分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指挥及时、高效率管理等特点和优点。
其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每个层次均要负责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在内的所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对各类知识产权均要相当精通,并且造成上下级的沟通和协调要经过多人多层次。
(二)职能式组织结构
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下设若干个职能部门,包括专利部门、商标部门、著作权部门、商业秘密部门、企业法务部知识产权处等等。
各个职能部门均具有对知识产权最低管理层或者执行层的领导权。
该组织结构模式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以按照不同的知识产权类别,做到有的放矢、责任明确地进行管理。
其缺点就是,有可能导致不同部门之同摩擦增加,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难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让知识产权最低管理层或者执行层感到无所适从;还有可能因为过分重视企业按照专项分工进行横向管理,却忽视了对知识资产在上述过程中的纵向管理,往往会使得一项知识产权的管理变得支零破碎、甚至导致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流失。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分工变细,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之间交叉性日趋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责、权、利变得日趋模糊。
(三)矩阵组织结构
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下设知识产权事务综合性协调组织,知识产权事务综合性协调组织下设若干个知识产权管理职能部门,并对这些知识产权管理职能部门有领导权;此外,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设立若干个项目小组,这些项目小组也均对上述知识产权管理职能部门有领导权。
企业采取矩阵组织形式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把以一个项目或产品为中心任务的横向直线型组织和传统的以单一职能为中心的纵向直线型组织进行交汇,打破“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上级领导”的传统组织原则,实行双元权责结构和制度。
通过项目小组的跟踪管理,确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的及时性、严密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技术创新,并发挥基层人员参与知
识产权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对技术的变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又按照职能分工,对公司职能部门内的知识产权事务进行监测和提供支持。
该类型组织结构的优点还有:它使得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长远战略规划的制订、决策,并由综合性协调组织来综合、协调各个项目小组、各个知识产权职能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因此,该类型组织结构模式是一种最适合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
(四)弹性组织结构
企业知识产权最高管理层负责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制定,具体由知识产权管理中间层和知识产权管理基层组织来执行,并有知识产权专家智囊团和知识产权管理辅助人员两支队伍合作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
在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结构上,没有一个即定的模式,应根据该组织的性质和工作需要来确定,而该组织的性质和工作需要则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要求。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结构将从以往的典型的“金字塔”型向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的弹性组织结构方向发展,因此,弹性组织结构模式代表着未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能
发达国家现代企业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都有些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管理属于组织战略核心部分;组建一支人数可观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具有完善的奖励机制;情报工作沟通顺畅等方面。
无论机构的组织形式及人员的多少,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大同小异,其基本职责可归类分为10项
(1)专利情报管理工作;(2)发明挖掘工作;(3)申请专利工作;(4)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5)管理专利权;(6)处理专利纠纷;(7)商标等其它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8)发明奖励工作;(9)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教育工作;(10)与专利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联系。
此外,作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能部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职能还应包括向企业决策部门提供以下决策咨询:根据本企业的总体规划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
四、国外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一)国外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
在跨国公司的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管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多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着该公司各类知识产权约15万项。
荷兰飞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也有约150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管理该公司的65万个专利和2.1万个商标。
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直
属总公司经理管辖,是企业中技术与经营两个部门的支撑单位。
知识产权管理部、技术部、经营部共同组成企业的核心,与生产部、财务部共同组建成企业的核心组织管理机构。
(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比较
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三类:一类基本属于集中管理体制,如IBM公司:一类是分散管理体制,如东芝公司;另一类是按行列管理的体制,如佳能公司。
其共同特点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是处于总公司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中,与技术部门、经营部门密切联系,将授权后的知识产权工作全部汇集在此统一管理,成为总公司的智囊部门。
1.集中管理体制的特点
全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运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开发、制造、买卖产品的活动中能够工作顺畅,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移转、授权、再授权的管理方式上。
也就是说研究开发的费用由总公司预付给子公司,专利权与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全部由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如IBM公司。
2.分散管理体制的特点
充分授权。
充分授权的含义是在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下的充分授权。
分散管理是针对各研究所和委员会而言,其优点是各事业部及研究所根据产品特性限制专利申请件数,决定知
识产权的预算。
但取得专利权后,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处理纠纷、对外谈判、提出异汉等事务是由知识产权本部统一管理,如东芝公司。
东艺公司除设有国内知识产权体系外,还设有海外知识产权体系,海外知识产权体系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华盛顿、西海岸设立专利事务所;一部分在欧美的子公司内设置知识产权委员会,负责制定当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定期讨论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本部则通过各委员会、研究会协调各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各事业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选有决定权。
3.矩阵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特点
按照技术类别、产品类别管理知识产权。
实行按技术类别管理专利,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开发技术:配合各事业部的产品策略对专利进行管理。
知识产权法务部集中管理授权后的所有事宜,包括权利的运用、谈判、争讼等。
法务部通过派本部门人员参加公司内各事业部组成的产品法务会,或根据各项问题组成的作业部会议,了解技术、产品的相关情况,使法务体制贯串于产品开发至产品销售各个阶段,利用知识产权的法规,提高解决问题的效力。
汇桔网不断追求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与知识产权行业深度融合,凭借一流的运营管理团队,强大的资金、专业、渠道等资源优势,汇聚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等战略合作伙伴及众多知商企业,结成了广泛的知识产权“用权”产业联盟,协助企业实现商标、专利、版权的买卖、许可、合作,让企业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