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肾脏毒性
治疗处理: 静脉补镁、同时补钾补钙
Thanks!
概述 高危因素 分类分级
各论 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肾毒性的分级
CTC分级(4.0)
I
II
III
IV
血清肌酐
1-1.5 ULN 1.5-3 ULN 3-6 ULN >6 ULN
肌酐清除率 ml/min
90-60
30-59
15-29
<15 或需要移植
肌酐清除率计算
常见化疗药物肾毒性及其剂量调整
肾毒性的用药调整参考
肌酐清除率(ml/min)
血清肌酐(μmol/L) (mg/dl)
血尿素氮(mmol/L) (mg/dl)
药物用量按正常量的%计
40~60
177 (2)
7.1 (20) 75~100
10~40
177~884 (2~10)
7.1~21.4 (20~60) 50~75
<10
>884 (10)
顺铂的肾毒性
顺铂治疗前水化 时间:提前至少12小时,至给药后2-3天 溶液:等渗盐溶液(补钾、补镁) 方式:静脉或口服 目标:尿量达3-4 L/天 利尿剂:不推荐
顺铂的肾毒性
其它预防措施 分割剂量,降低单次顺铂剂量 积极预防及处理呕吐纳差 避免其他肾毒性药物同用 更换其他化疗药物(GFR《70、高危因素) 预防用药:氨磷汀、硫代硫酸钠
丝裂霉素和吉西他滨的肾毒 性
丝裂霉素和吉西他滨的肾毒 性
发生概率: 10% (MMC)、0.015%(GEM)
高危人群: 剂量高疗程长(MMC)、?(GEM)
高峰时间: 治疗数月之后
丝裂霉素和吉西他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肾毒 性
临床表现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肌酐上升) 血尿、蛋白尿 高血压、非心源性肺水肿 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下降 缺血性皮肤改变
贝伐单抗的肾毒性
贝伐单抗的肾毒性
临床表现 血压升高(--80%)
ACEI、钙离子拮抗剂 蛋白尿(--63%,有,CTCAE III-IV度 3-8%)
ACEI、暂停用药
西妥昔单抗的肾毒性
西妥昔单抗的肾毒性
临床表现 低镁血症(50-100%) CTCAE III-IV度 10-15%
高危人群: 疗程长、年龄大、基础值低
真性血容量不足(恶心呕吐,腹泻,过度利尿) 有效血容量不足(心脏疾病,恶性体腔积液) 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药物相关的肾毒性
高剂量,长周期的药物治疗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 联合其他肾毒性药物
其它常见肾毒性药物
抗生素及抗病毒药 非甾体抗炎药 免疫抑制剂 利尿剂 造影剂 中药 抗骨质疏松药物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的肾脏毒性
肿瘤患者肾功能状态
概述 高危因素 分类分级
各论 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肾毒性的高危因素
肿瘤相关的肾损伤 药物相关的肾毒性 患者的其他自身因素
肿瘤相关的肾损伤
直接损伤:
骨髓瘤相关的肾损伤 淋巴瘤和白血病相关的肾浸润 肿瘤引起的尿路梗阻 肿瘤相关的肾小球病
间接损伤:
>21.4 (60) 25~50
14
概述 高危因素 分类分级
各论 化疗药物 靶向药物
顺铂的肾毒性
顺铂的肾毒性
发生概率: 70%肾衰竭 ——》1/3肾功能受损
高危人群: 剂量高疗程长、潜在肾损、血容量不足
高峰时间: 给药后7-10天
顺铂的肾毒性
临床表现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肌酐升高)20-30% 电解质紊乱(低镁血症)40-100% 一过性蛋白尿 肾性尿崩症 类范可尼综合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肾代谢的特点
1 肾脏血供应量大 2 内皮面积大,与药物接触面积大 3 药物或代谢物在肾脏浓度高 4 肾脏对药物敏感性高,代谢率高、耗氧高 5 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足
患者的其他自身因素
年长患者 潜在的AKI或CKD 免疫反应基因(药物的过敏反应风险增高) 药物代谢基因(CYP450酶或转运蛋白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