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全面版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全面版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著名水利工程 (1)内地: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 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春秋、秦汉时期兴修了 著名的芍陂、_都__江__堰_______、郑国渠、漕渠、白 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 的治河工程。 (2)边疆:西域地区兴建的__坎__儿__井_____,是非常 具有地方特色的灌溉工程。 2.水利经验的积累: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中包含 了大量的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前自主学案
第
要点轻巧突破
1
课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前自主学案
一、农业的起源 1.标志: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 __种__植__经__济_____的发展。 2.特征 (1)地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 域和____长__江__流__域______出现。 (2)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__粟__麦___生产为主, 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主。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__家__畜__饲__养__业___为 辅,出现“六畜”,即猪、马、牛、羊、鸡、狗。
解析:选C。从满足生存而进行生产的角度 看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一致的,但原始社 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 经济。故小农经济包含在自然经济的范畴内 ,C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要点三 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 形成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 构。中国古代农业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农业发展的地 域差别明显并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 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
2.农用动力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 作方式。 3.耕作工具的发展 (1)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自此之后,牛耕 得到广泛的推广。 (2)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早已出现了_曲__辕__犁___。 它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古代灌溉工具: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筒车、 翻车等。
能力。从图片中犁的特征可判断是曲辕犁,
它产生于唐代。
要点二 如何理解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 农经济及其相互关系
小农经济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出现和土地私 有制确立之后的产物,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 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 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 品经济而言的,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即为满足 生存而生产,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如果就 这一点而言,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是一致的。但 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 然经济。因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极其 低下,实行集体劳动,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 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 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也不相同,因为以家庭为 基本单位的小农除了自耕农以外,还包括以租种 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
总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 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 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 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 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 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的关小农经济和自 耕农经济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B.自耕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 C.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D.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组成部分
2.以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的形成。在经历 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商周时代的耒耜锄耕 之后,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出现,西汉时期逐 步得到推广,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 统步犁基本定型。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传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灌溉工具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为 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发明了翻车、 筒车等先进的灌溉工具,重视兴修水利,出现 了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思考探究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 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 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你认为材料说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种生产模式? 【提示】 男耕女织。
要点轻巧突破
要点一 用表格法识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 利设施的完善
1.生产工具
历史时期
工具名称
原始社会 石器、木耒、骨耜(刀耕火种)
图文探究 仔细阅读“神农氏尝百草”和“湖北随州神农祠 ”这两幅图,你认为神农氏具有显赫地位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 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建立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据说,神农氏是 中国农业的始祖,对原始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1.农具材质的更新 (1)_刀__耕__火__种____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劳动工具的材质主要是骨、石、木。 (2)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 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_铁__农__具___逐渐代替了石制、 骨制等农具,从而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商周
耒、耜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力(铁犁牛耕)
三国
翻车(人力)
唐
曲辕犁、筒车(水力)
2.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历史时期
水利
上古时代
大禹治水
春秋战国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西域坎儿井
东汉
王景治理黄河
针对训练1 下图中的工具出现于何时(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 农业生产。“千耦其耘”和“十千维耦”就是对 此的形象描述。 2.春秋以后:自耕农经济发展起来。 (1)经营方式:以_家__庭_____为单位经营农业,同 时以家庭手工业作为补充,形成“男耕女织”的 特点。
(2)作用与影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 承担者。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 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 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__产__规__模_____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 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