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比较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比较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
晚清洋务运动和新中国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都是中国历史上为了救国、富国、强国的重要改革运动,但他们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一个走向了失败的深渊,另一个大步踏进了成功的光明大道。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就让我们一一比较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中的异同吧!
首先,要比较的是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的异同。

先来讲讲较前开始的洋务运动,它从1861开始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那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下和列强的侵略下,清朝内外交困。

从外部来看,刚刚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但仍然面临再度被侵略的危险;从内部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

在这种危及的情况下,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提倡引进西方技术,富国强兵,巩固和维护清朝统治。

所以清政府这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便发起和主持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洋务运动。

而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也不容乐观,其历史背景也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看,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整个政治局面是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因此在这同样危及的情况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党和国家提出了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通过对比,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与改革开放背景其实都非常的类似,两场运动同样是在内忧外患下,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想要富国、强国必须要进行的。

既然它们的背景是相类似的,那么看来,它们迎来不同结局的原因并不在这里,接下来我们深入一点比较,来比较一下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中的差别。

还是来先说说洋务运动,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第二阶段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民用企业。

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

总的来说是:①从西方引进生产技术、设备、人才;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围绕军事工业也发展了民用工业;③建立近代海军、陆军;④建立学校,派留学生出国。

洋务运动凭借“自强“,直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想用武力来抵抗从外部来的列强们的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威胁,并且凭借“求富”,提升了自己的经济实力。

再来说说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的改革开放,它的主要内容当然如它字面上的意思分为“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对外开放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国外,要与他国进行思想和技术的交流,还与他国进行贸易往来。

对内开放,大概是为了摆脱“十年文化大
革命”的腐朽思想,解放人民的思想。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从这两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来看,都有对经济实力进行提升,都有对外界进行学习,但是洋务运动的做法却看起来是在做表面功夫,军事不足就兴办军事工业,买新的军事武器,钱不够就经商,办民企,向西方引进的也只有技术、设备、人才,然而,改革开放就不同了,经济不行,改革经济体制,国家不安定,改革政治体制,对外开放也不单只引进物质方面的,还学习国外精神、思想、体制,改革开放才是从根本上干实事。

到这里我们大概就对这两场运动,不同结局的原因有点眉目了,应该就是和它们一个只在表面耍耍功夫,一个是从根本上改革干实事,它们这点的不同有关,但是现在又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洋务运动只做表面功夫,而改革开放则从根本上干实事呢?这大概和它们的发起人、指导思想和实质有所关联。

讲背景的时候说过,洋务运动的发起人是清政府一些开明的官员,在中央以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奕欣、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及沈葆桢、丁汝昌等为代表,他们被称为“洋务派”。

这些人是官员,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封建卫道士。

所以,他们首先提出的思想是“中学为体“,他们并不想改变中国当时的封建制度体系,因为一旦改变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他们要维护它。

但是他们又不想看到国家衰微,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他们还提出了“西学为用”的思想,学习他国技术强化自己国家。

然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就变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了。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的实质也可以得出了,从生产制度上来说他是采用封建制度,官员化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具备一定的封建性和垄断性;采用机器生产,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甚至是教育上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西方列强的牵制,所以又具有对外依赖性,所以并没有达到“求富”“自强”的口号。

洋务运动是清朝的一场生产技术改革运动,同时具有先进性和保守性,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改革开放,由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提出来的,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它以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指导思想,以解放思想为核心观念,其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真正为新中国强大,为新中国走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运动。

因此,很明显洋务运动这种为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没有从根本改变的运动注定失败,而改革开放是为了中国真正的强大,从体制、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不做表面功夫的运动当然会成功。

所以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没有废除封建制度,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洋务运动是封建性的,对西方有依赖性,没有真正的“自强”,管理由官员进行,有腐朽性。

但洋务运动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促进了中国军事、经济、教育的发展,也有警醒中国人民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为接下来的运动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所以改革开放也受到了洋务运动的教训的影响,改革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改革制度,开放思想,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摘要:
洋务运动是1861年晚清由清政府内部官员发起的一场救国运动。

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由邓小平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个强国政策方针。

此论文目的是,通过比较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及实质等,研究这两场运动走向不同结局的原因,还有比较它们对我国的影响。

得出结论是改革要从根本出发。

关键字:
洋务运动改革开放比较原因影响根本
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百度文库《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