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与分析方法
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 (86.7%),不利学生思考
wlcnu@ 20
三 ︑
怎
样
V 如果要对目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例如一个活动小组的成员、
进
表现比较特别的学生等),也可以使用记号体系的方法来进行。 V 例如:要对目标学生的非投入行为的类别进一步进行研究,可以
样
进
信息分享层
行
课
深化认识层
堂
观
察
意义协商层
新观点的检验 与修改层
应用新知识层 wlcnu@ 10
三
︑
2. QSR NVivo 7.0软件
怎
样
进
行
课
堂
观
察
QSR NVivo 7.0软件
三
︑
3. 研究结果
怎
样
进
行
课
堂
观
察
wlcnu@ 11
观
察
wlcnu@ 16
三
︑
常用的定量观察法工具:
怎
样
方法分类
方法名称
进
行
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方法
课堂提问技术 观察个别学生技术
课
堂
编码体系方法
观
S-T教学活动分析法
Flanders师生行为互动分 析法
察
wlcnu@ 17
三
︑
V 记号体系是指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
怎
观察者在每一种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其作用
样
就是核查所要观察的行为有无发生。 V 与编码体系不同的是,记号体系只记录单位时间内发生了需要
进
观察的多少种行为,而编码体系则要记下单位时间内发送生的 每一个需要观察的行为。
行
课
堂
观
知识建构模型
QSR NVivo 7.0软件
wlcnu@246.3.撰ne写t 研究报告
9
三
︑
1. Gunawardena交互知识建构模型
怎
Gunawardena在Henri所提出的一个针对在线讨论组中的文本进行内容 分析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五个阶段的新的交互知识建构模型:
进
途径而实现新知识建构的特征;
行
第二,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中,有78%的知识建构达到了意义 协商层,在研习活动中学习者关注的是思想的持续改进,而非寻找结论
课 堂
性答案;
第三,知识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提问-响应” 和“阐释-澄清”作为主要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行为出现在三个小组的知识
二
︑
为
V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什
V 课堂观察是适合于课堂情境的重要研究方法;
么
V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法展的重要途径;
要
V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进
V 课堂观察及分析能够促进教师的深入反思。
行
课
?! ?!
堂
观
察
wlcnu@ 5
三
一般教育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
信息化教育的课堂
︑ 怎 样 进
1.研究课题的选择 需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1. 课堂观察前准备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 划
观察法
1.课堂观察前准备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 规划 特别是拍摄机位和 录音设备的安置位置
行
2.制定课题的研究 2. 实施课堂观察
进
行
V 局限:研究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资料的处理也较为烦琐、费时、 不经济;而且,定性课堂观察记录的水平与观察者个人的经验、
课
描述能力和相关的理论水平有很大关系,主观性和个别性较强。
堂
观
察
wlcnu@ 15
三
︑ 怎
V 定量课堂观察是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 记录方式对课堂进行观察。在这套记录体系里要明确的
得出研究结论,因
此还必须配合其他
研究方法
wlcnu@ 13
三
︑
5. 研究结论
怎
通过对三个在线学习小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的知识建构的分析,本 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样
第一,学习者在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时,他们关注的是问题, 而非知识单元的内容,并出现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 综合其他学习
堂
观
察
wlcnu@ 3
一
V 课堂观察的分类:
︑
V 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
什
V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V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么
V 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是
V 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观察和系统观察
课
V 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堂
观
察
wlcnu@ 4
观
建构过程中,而知识建构层次能够达到意义协商层的小组,其知识建构 过程还包括有“冲突-辩论”和“综合-共识”的认知行为;
察
第四,知识建构是一种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深化认识和意义协商的开 放性的互动活动,而非教师担当权威控制的互动活动,学习者承担了要
解决问题的“集体性认知责任”(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怎
样
观察结果:
进
行
课
堂
观
察
V 如果只观察少量的学生,这种观察是比较容易进行的。选定一个问 题小组的学生,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而不是试图一次观察整个班级。
wlcnu@ 22
三
︑
定量课堂观察-S-T法
怎
V 基本思想:可用于对教学过程及其分析进行定量的处理和评价, 判断课堂教学性格。仅对教师T行为和学生S行为进行两个维度的
第二小组是三个小组中唯一一个每次学习活动的知识建构层次都达到 了第三层,即意义协商层的学习小组;
课
第一小组的第三次学习活动和第三小组的第二次与第三次学习活动的 知识建构层次基本只达到了第一层,即信息分享层;
堂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的建构外,还存在大量的人际支
观
持的交流。
察
仅凭观察法还无法
三
三
︑
V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
︑
怎
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 要的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
怎
样
样
进
V 通常采样归纳法进行分析,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进行过程 中就可以开始进行,研究的问题常常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
进
行
产生并且不断地变化。
行
课
课
堂
堂
观
对话型: Ch ≥ 0.4
混合型: 0.3 < Rt < 0.7
wlcnu@ 23
三
︑
定量课堂观察-S-T法
怎
应用——教学模式类型分析
样
1、Rt和Ch Rt —— 表示T行为占有率,即T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定
进
义如下:
行
Rt=NT/N
行
用以下的记号记录这些可观察到的非投入行为类别。
课
①与任务无关的闲聊
堂
②打瞌睡 ③白日梦
观
④闲荡
察
⑤做其他的工作 ⑥侵扰其他学生
⑦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⑧削铅笔、移动、上卫生间
⑨其它h。ttp:// wlcnu@ 21
三
︑
2. 实施课堂观察
课
方案
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拍摄+录音+现场观察
堂 观 察
3.资料的收集、校 订与处理
3. 课堂观察后的工作
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 呈现、深入反思
3. 信息处理与信息分 析 将质性信息Î量化 信息
多种信息的融合
4.研究报告和论文 的撰写
4. 撰写研究报告
4. 撰写研究报告
wlcnu@ 6
19
课堂提问以推理性尤其是记忆 性问题为主,提问技巧比较单一
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 (74.3%):推理性问题次之 (21.0%),强调知识覆盖面。但 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
学生齐答比例很高(41.9%), 回答问题方式单一,教师完全控 制课堂
注重对学生鼓励、称赞 (74.3%),但还有打断学生或消 极批评等情况(13.3%)
用技术支持深入反思——
课堂观察与分析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系 王陆 wlcnu@
(010)689077914
V What 什么是课堂观察
提
V Why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V How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纲
——定量和定性课堂观察的部分方法
wlcnu@ 2
样
规定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别、观察的对象以及观 察的事件单位等。又称为结构观察或系统观察。
进
行
V 在定量观察中,研究者们通过对主要事件抽样和事件行 为抽样的方法对课堂进行结构分解,根据分解的类别和
课
因素设计观察工具(量表),从而收集到属于较少作价
堂
值判断的、事实性的量化资料,经过进一步处理分析后 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观
察
察
wlcnu@ 7
课堂田野观察笔记:对环境、人、活动 的透视;人们的话语,或者直接引用或者至 少是要义;观察者评论,包括情感、最初的 解释和假设等。
wlcnu@ 8
三
︑
小组学习记录:
[10],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担负起这种责任。
wlcnu@ 14
三
︑
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