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模拟试题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l小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锻练断壁残垣垂涎(yán)穷兵黩(dú)武B.聒噪不记前嫌按捺(nài)钟灵毓(yù)秀C.剽悍针贬时弊复辟(bì)臧否(pǐ)人物D.跳槽苦心孤诣蛰(zhé)居一丘之貉(hé)1.D(A应为:“锻炼”,“垂涎xián” ;B应为“不计前嫌”,“按捺nà”;C应为“针砭时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从古代经典《易经》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到今天对中国梦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一个社会,过于激烈的竞争并不是好事情,殊不知,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D.过去,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买一件新衣服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车子、房子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了,由此我们感受到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A(矢志不渝:立下誓言或志愿,绝不会改变。
B项“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常指相互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C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
D项“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多指国家工农业不发达,文化科技水平不高)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研究认为,最近频发的强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
B.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C.《长沙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经经长沙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中有关长沙地铁的运营安全、票价制定、服务市民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D.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3.C(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前;D句式杂糅。
)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苔翠盈铺雨后盆②倩影三更月有痕③玉是精神难比洁④多情伴我咏黄昏⑤斜阳寒草带重门⑥莫谓缟仙能羽化⑦芳心一点娇无力⑧雪为肌骨易销魂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 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 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4.D(原诗共五韵,即首句入韵,故结合各选项考察可知,第一句应是⑤,而不是⑥(因为⑥不入韵),第二句自然是①;因为③⑥⑦不是押韵句,必须处于第三、或五、或七句的位置,且③与⑧、⑦与②对仗,根据语意联系和上下联平仄相粘(所谓“粘”是指上联的第二句与下联第一句,它们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可知,紧接第二句①的应是③,而不是⑦,故中间四句就是③⑧、⑦②;最后两句自然是⑥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改过之法(节选)袁黄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
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选自明代袁黄《了凡四训·第二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由心造造:产生B.执下而昧上,则拙矣拙:愚蠢C.幽须鬼神证明幽:昏暗D心粗而眼翳也翳:(眼)病5.C(幽:暗地里)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此精一之真传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B.须明理以遣之斧斤以时入山林C.以上事而兼行下功蟹六跪而二螯D.常若不见其有过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6.B(第一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第二个“以”是介词,“依据”的意思。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容易犯错误,犯了错误若想改正,最关键的是要从心念上去改正,修心是最上乘的改正方法。
B.作者列举了“心神恬旷”“智慧顿开”“处冗沓而触念皆通”“遇怨仇而回镇作喜”等种种胜事,借此说明“不断思过,就会不断发现错误”的道理。
C.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以蘧伯玉为例,说明了一个人不能自高自大、停滞不前,而应善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道理。
D.在写法上,作者用“太阳当空,魍魉潜消”的比喻来说明“有了正念,邪念就无法生存”的道理;用“斩毒树,直断其根”的比喻来说明“应该从内心来直接改正过失”的道理。
7.B(借此说明的是“忏悔下去,可以达到过失消除罪孽灭去的效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
(4分)译文:(2)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3分)译文:(3)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3分)译文:8.(1)或者觉得心神恬静开阔;或者觉得智慧突然打开;或者在繁忙纷乱之际,却所有思绪都顺畅通达;或者在遇到怨家仇人之时,却一改嗔恨,心生欢喜。
(关键词:“心神恬旷”“冗沓”“触念”“回镇”。
)(2)(像这样)一年又一年,逐步改过,直到五十岁那年,仍然知道四十九岁的过错。
古人改过的功夫就是这样。
(关键词:“递递”“行年”“非”。
)(3)假如自己有其中一种表现,就必须奋发向上,放弃旧的,谋求新的,千万不要耽误自己啊!(关键词:“类”“舍旧图新”“幸勿”。
)9.文言文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B.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C.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
D.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9.D(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共13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8分)郡庭惜牡丹徐夤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
徐诗从字着意,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诗从赏字入情,表达了的心情。
(2分)(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6分)答:10.(1)惜。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每空1分)(2)(徐夤):寓情于花,借花写人(写拟人亦对)。
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刘禹锡):烘托、对比。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11.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2)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以为固。
(贾谊《过秦论》)(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王羲之《兰亭集序》)11.(1)一一风荷举(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1分。
其中,填空题5分;选择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生态文学王必胜时下,生态文学是一个亮点。
生态与文学的关联何在?生态文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都是有志于此的人们所关心的。
当一个社会自觉地以自然为友,自然生态的发展变化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程。
特别是人们面临着生态自然的好坏,环境条件的优劣时,会对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如何与GDP同步发展等问题有新的期待与新的诉求,于是,文学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生态发展水平纳入自己的视野。
文学为生态建设,为环境保护,为自然可持续发展,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纵观全球,生态文学渐渐受到重视,已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关注点。
生态文学,其实是大自然文学,是书写人们在生态建设和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心情感受。
生态文学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生态环境成为书写的对象,山水田园,风花雪月,自然生灵,皆成文章,铸成大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不忆江南?”是自然的吟唱,是生活的感怀,是风光的唯美颂歌。
二是,忧思于自然世界的恶化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所谓寻找“诗意地栖居”,生态优化型的社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于是,在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笔下,生态自然成为主角。
书写高山大漠、森林河流的治理保护也为一时之盛。
社会呼唤文学的多样化,而生态文学的出现,更让文学的多样成为可能,有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正因为生态文学的界定莫衷一是,所以生态文学的历史状态和文本样式也相应地难以归类。
但是,对于优美的自然,倾情地讴歌,从中提炼出醇厚的诗味,纯美的文意,是一切类似的文学经典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