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上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试卷

2016上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试卷

上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5分)1.莫泊桑是(国籍)作家,其代表作有《》、《》等。

2.“左联五烈士”除了白莽、柔石以外,还有、、。

3.《梦游天姥吟留别》标题中的“吟”解释为。

4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庙、武侯祠。

“蜀先主”指的是,“武侯”指的是。

5. “五岳”名山之中,“中岳”是指,“北岳”是指。

二、诗词名句默写。

(5分)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三山半落青天外,。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9.锦江春色来天地,。

10.黄沙百战穿金甲,。

3、课内现代文阅读。

(13分)①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

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②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

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

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

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③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

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

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

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

④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 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

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

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

诸望勿念。

祝好! 赵少雄一月二十四日。

⑤以上正面。

洋铁饭碗,要二三只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望转交赵少雄⑥以上背面。

⑦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

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

其实是不然的。

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

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说他已经解往南京的也有,毫无确信;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我只得一一发信去更正,这样的大约有二十天。

⑧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

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⑨原来如此!……⑩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⒒但末二句,后来不确了,我终于将这写给了一个日本的歌人⒓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我记得柔石在年底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

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

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11.对第②段中划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明明白白”和“不明不白”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官厅”的鄙视和嘲讽。

B.印书合同明明白白,但作者仍遭官厅追捕,充分暴露了反动派对革命文化的疯狂围剿。

C.官厅的“不明不白”还体现在初期对柔石身份的不确定和对柔石案情的不公开。

D.作者“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主要是他比较清高,不想自投罗网。

12.作者第②段提到《说岳全传》里高僧的故事,其目的是:(2分)(1)(2)13.第④段中的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是 ;第⑧段中的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是 。

(2分)14.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柔石给同乡的书信传达了自己在狱中的状况,也是对鲁迅先生安全的悄然提醒。

B.三十六名“同犯”中二十四人被枪毙,其他十二人或被赎出、或被解往南京。

C.“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是作者悲愤的重要原因。

D.《北斗》创刊时,鲁迅先生选登了名曰《牺牲》的木刻意在表达对柔石母亲的敬佩。

E.选文部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议论和抒情,记叙中也显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F.文章的语言平实冷静之中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意味,耐人回味,启迪人思索。

15.简要分析第⑨段“原来如此!……”中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4、课外现代文阅读。

(11分)保持心灵的耻感高深①春秋战国的时候,鲁国的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是宣公与成公的国相,但他的婢女不穿绸缎,他不给驭马喂粮食。

惹得旁人劝告文子:“您身为鲁国上卿,给两位君主当过国相,而婢女没有绸缎,驭马不吃粮食,别人不仅会认为你为人小气,也会使国家脸上无光。

”文子不以为然:“我何尝不想让婢女穿得好,让马吃得好,但是我看见国都的人民,有不少父兄吃得粗糙穿得破旧,怎么敢随心所欲?做国相要知荣辱懂羞耻,我只听说道德高尚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婢女穿得华贵,驭马吃得精细,能给国家带来光彩。

”②季文子这番话不仅仅说明他关心人民疾苦,不攀比,不羡慕奢侈,还反映出他心目中清楚何为荣誉,何为羞耻。

因为知耻,其行为有所规范,做事讲究原则。

当文子心存耻感和不让国家蒙羞的畏惧,他才做到了严格地自律。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有羞耻感。

真正懂得廉耻的人,一般不会有意去做越轨的事情。

孟子在《尽心上》中说:“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③耻感文化缺失,几乎成为当下社会的万恶之源,危害多多,且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之中。

一些媒体指出:“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可以听任污染泛滥,可以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产品;官员为了创造政绩,可以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大搞强制拆迁;法官为了迎合权力或资本的需要,可以违背法律精神,做出枉法裁决;作家为了得到更多的版税,可以炮制连自己儿子都不敢给看的下三滥作品;学校为了创收,可以贩卖文凭;运动员为了金牌,可以服用兴奋剂;裁判为了金钱,可以吹出黑哨”。

我以为比这些事实本身更可怕的是,他们虽然做出了很可耻的事情,却毫无耻感,甚至当作一种本领,当作一种“业绩”,向人们炫耀,记在功劳簿上。

这真叫恬不知耻。

④如今官场腐败屡反不绝,屡抓不尽,也是因为贪官都持一种“实惠意识”,而没有“羞耻意识”。

有的腐败分子为自己辩护,说他在受贿赂时有“三不”,即: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不主动是说他从不主动索贿;不拒绝是表白他对社会环境无奈的一种顺应;不负责意味他并没有被行贿人“绑架”,找不出明显的犯罪色彩。

吃鱼则说没有腥味。

这种人的心中哪里还有羞耻二字,否则能讲出这样不要脸的“辩护词”吗?⑤我国古人说:“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古希腊人说:“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

”现代西方人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明末清初我国有位大师级人物顾炎武,他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廉耻》。

该文有两句话令人没齿难忘:一句说“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另一句说“士大夫无耻,是谓国耻。

”为什么今人对羞耻事不但不以为耻,甚至反以为荣呢?其中原因不一,也非三言两语讲得清楚。

我只想讲一个原因,就是当代人中有那么一部分人不知自爱,不要自尊,专讲实惠,只要利己,再什么都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⑥国人本来是很讲自尊和要面子的,甚至讲自尊已讲到很虚荣的程度。

物极必反。

有些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小资产阶级爱面子好虚荣”,走向了不要面子、没有羞耻感,结果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心灵和环境。

(选自2012.5.14《解放日报》)16.从全文来看,本文是针对当下这些社会现象有感而发的,这些社会现象的危害是。

(2分)17.文章第①段写到春秋战国时候鲁国季文子的言行,有什么作用?(2分)18.第④段划线句“吃鱼则说没有腥味。

”好在哪里?(2分)19.第⑤段引用了不少的名言警句,简要说说其作用。

(2分)20.顾炎武说“士大夫无耻,是谓国耻。

”对此你有何评价。

(3分)5、诗词鉴赏。

(5分)田园乐王维春晓孟浩然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1.从题材上看,王维的《田园乐》属于;从体裁上看,孟浩然的《春晓》属于。

(1分)2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王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孟诗也提及花鸟风雨,但未作细致描绘。

B.王诗末了写到“莺啼”,但山客犹自酣眠;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来。

C.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都衬托出诗人居所与心境的宁静悠远。

D.王诗对仗工整,一句一景,音韵铿锵;孟诗接近口语,有行云流水之妙。

23.简析孟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2分)6、课内古诗文阅读。

(15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