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通惠河2. 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3. 春秋末年,长江流域北上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A.晋国、楚国B.吴国、越国C.齐国、晋国D.楚国、秦国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商朝B.夏朝C.秦朝D.西周5. “稻花香里说丰年”。
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6.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7. “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的事件是()A.炎黄结成联盟B.商汤灭夏C.禹传位给启D.武王伐纣8.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9. 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余姚市10.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11. 与商朝相比,西周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C.实行分封制D.压迫奴隶和平民12.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3. 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来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列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卿大夫②诸侯③士④周天子A.④②①③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14.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15.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
受封时,周王给予他们的是A.土地和封号B.人口和耕牛C.封号和耕牛D.人口和土地16. 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 B. C. D.17. 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这位国君是:()A.吴王夫差B.齐桓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18.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9. 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B.晋国C.吴国D.宋国20.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各国变法D.铁器与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二、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
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2)变法中具体的哪条措施又使得材料二中所述“旧贵族既得利益受到损害”?(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4)根据商鞅变法的结果或个人结局,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
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
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记》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材料一反映了哪种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根据材料四,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是什么?(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2)图一、图二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
观察如图所示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2)图二是哪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名称是什么?(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此影响下,图一、图二居民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A【考点】都江堰【解析】试题分析:【解答】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奏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所以答案选A.2.【答案】A【考点】春秋争霸【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因此“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中的他是齐桓公。
A项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考点】春秋争霸【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根据春秋时期各国所占的地理位置分析,处于长江流域的两个诸侯国是吴国和越国,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都曾经北上争霸。
故选B。
4.【答案】A【考点】文字的演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考点】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B符合题意。
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A不符合题意。
半坡居民种植粟,C不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答案】D【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黄帝让部下发明了文字、理发、算数和音乐,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远古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因此被奉为人文始祖。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考点】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西周的建立及疆域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C.8.【答案】D【考点】北京人山顶洞人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他们生活的时代离现在久远,那时还未出现文字。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考古发掘。
故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神话传说、学者推断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AC不符合题意。
故选D.9.【答案】A【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被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通过分封制封立亲戚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邦国,以各邦国来保卫周王室,因而可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C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分封诸侯,不是分割诸侯的兵力,A不符合题意;保证国家的兵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分封制的最主要的目的,BD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BD,故选择C.11.【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实行分封制。
因此与商朝相比,西周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实行分封制。
选项C符合题意;王位世袭是从夏朝开始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答案】B【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春秋争霸西周的建立及疆域【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CD,故选B。
13.【答案】A【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是周王,然后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A【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社会状况。
【解答】分析题干可知,地位高的人用的鼎多,地位低的人用的鼎少,可见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社会等级森严,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考点】西周的分封制【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周王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